《孟子》解说(13·25)
(2022-06-24 07:20:05)13·25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本章意思简明,知道“孳孳”即“孜孜不倦”的“孜孜”,勤勉努力的意思;“蹠”也作“跖”,相传是春秋时的大强盗,就全懂了。——孟子把大圣人舜和大强盗蹠相提并论,两相对比,是要指明,二者的差别仅在于“为善”和“为利”的对立。末句就是点明这一点:“之间”二字承前文读来,“间”显然也是“分”义,朱熹训作“异”,倒也不错,但“间”即“间隔”,从中引伸出“分”义来最为直接、自然。
【辩析】
最后三句,《杨著》翻译为:“要晓得舜和跖的分别,没有别的,利和善的不同罢了。”——似乎翻译得不错,但禁不起推敲:上文已经把“舜”和“跖”的“分别何在”交代得清清楚楚,按说不会发生也就不应提出这问题了。因此,我以为这收尾三句其实是告诉怎样识别某确定的个人是属于“舜”一类人还是“跖”一类人,故应翻译为:想要知道某人究竟属于这两类人中的哪一类,不须看别的,看他是在为谋取私利而忙碌还是在为造福他人而忙碌就行了。
【译文】
孟子说:“鸡叫就起床,抓紧时机,孜孜不倦地努力行善的人,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床,抓紧时间努力谋私利的人,是跖一类的人。想要知道某人究竟属于这两类人中的哪一类,不要看别的,看他是在为谋取私利而忙碌,还是在为造福他人而忙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