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13·24)

(2022-06-23 22:24:02)

13·24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解说

1、这一章要表达的思想就是末一句:君子要是立志于“道”了,那么,在没有取得相当的成就之前,他是不会停止前进的。——其中的“道”字真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但翻译为“事业”或“理想”,基本可以达意;“章”字是明显、显著义(即同于“欲盖弥彰”的“彰”),故“不成章不达”是同前文关于流水“不盈科不行”的比喻相呼应的,是说君子若不是事业有成(“成章”了),他就不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地。所以这个“达”字是本篇第9章“达不离道”的“达”,“得志”的意思:因为君子就是在追求“达”。

2、此章前几句也要注意:头两句中的“小”字是意动用法的动词,第四句中的“逰”字是“求学”义“难为水”和“难为言”,我未见有人认真注释过,我的理解是:这两个“为”字和下章中“孳孳为利者”的“为”字同义,“谋求”的意思;“难”是“拒斥”义,故“难为水”是说从此拒绝寻找别的水来观看,“难为言”是说从此拒绝寻找别的“言”(理论、学说)来学习。接下四句中的“澜”字是指波澜;“日月有明”的“明”是名词,指光亮、光辉;“容光”是说“能容许光线穿过”,所以可意译为“缝隙”。再下面两句中的“物”字不好讲,我的理解是:这是为了让“君子”与“流水”作比,就先把流水拟人化;因此,这个“物”字非指“东西”,而是泛指包括人在内的“活物”;再加“之”字有“如果”义,可知是用来泛指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物类”。“盈科”已见于8·18章,这里义同。

 

辩析

1“成章”,《杨著》有注曰:“《说文》:‘乐竟为一章。’按由此引申,事物达到一定阶段,具一定规模,则可曰成章,《国语·周语》‘得以讲事成章’,《吕氏春秋大乐篇》‘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都是此义。”——他这说法很可取,有注家将这个“章”字训为“章法”,则是望文生义了。又,该书将“不达”译作“不能通达”,就不可取,属望文生义了。

2、“流水之为物也”,《杨著》翻译为“流水这个东西”。——《傅著》译作“流水的表现是”,可说是“绕过难点了的”正确翻译。

  

译文

孟子说:“孔子登上鲁国境内的东山时,便感到鲁国很小了;后来登上了泰山,则觉得天下其实也很小。据此可知,看到过大海的人一定不再看得上别的地方的水,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一定不再对别的学说感到兴趣。观水也有方法的,应该注意的是它那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的光芒,是只要有缝隙就要会照到的。流水,如果当作一个有生命力的物类来看,它是非把经过之地的坑坑洼洼填满不可的,否则决不继续往前流去。君子与此相类,只要立志于道了,在没有取得相当的成就之前是决不会停止前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