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3·10)
(2022-06-22 06:19:40)13·10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解说】
“凡民”与“豪杰之士”对言,当是指平常人,即普通百姓;两个“兴”字理当同义,“奋发有为”的意思。所以这一章是说:一定要等到像周文王那样的圣明君主出来了才可能有所作为的,那是普通人,至于豪杰之士,则即使不是文王那样的君主当政,是也能够大显身手,有所作为的。——孟子这样说的理论根据,必是9·7章中借伊尹之口说的“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而其用心,则也同伊尹一样,是宣称“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与?”这反映了孟子的极其自负的心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这个思想的“性质”上说,则是英雄史观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
【辩析】
本章后两句,《杨著》翻译为:“至于出色的人才,纵使没有文王,也能奋发起来。”
【译文】
孟子说:“一定要等到像周文王那样的圣明君主出来了才可能有所作为的,那是普通人,至于豪杰之士,则即使不是文王那样的君主当政,是也能够大显身手,有所作为的。”
前一篇:《孟子》解说(13·9)
后一篇:《孟子》解说(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