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3·9)
(2022-06-22 06:16:58)13·9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脩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说】
1、这一章,知道这几个语词的意思就能读懂:“好游”的“游”不是游玩、游览义,而是指“游说”。“语”字有告诉义。“嚣嚣”是自得其乐的意思。“穷”与“达”对言,分别指人不得志和很得志的状态;“得己”即“自得”,是人处在“达”的状态下心情,“泽加于民”的“泽”是指恩泽。——读懂了,就知此章中说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很完整地说明了孟子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救世情怀,他不仅要争取以他皈依的“道”救世,改造社会,而且在做不到这一点时,也要以自己的道德榜样、人格力量影响世人,推进社会。这也是整个儒家学说的一大特点,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2、我还要顺面说个意思:人生观和价值观乃是“实践概念”,即任何一个思想、主张,称为人生观、价值观了,都是体现在行为上,而不是口里宣布一下、心里向往一番就真地树立了,所以其实不是“知不知”、“懂不懂”的问题,而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就因为如此,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人,从其留下的著述看,堪称真正的“大儒”,而行为表现却连“侏儒”都谈不上。今天,身有这种“反差”的人,恐怕是更多了。
【辩析】
孟子开头对于勾践说的几句话,《杨著》的译文是:“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吿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知道我,我也自得其乐;别人不知道我,我也自得其乐。”——《通说》评论这一章说:“孟子借告诫宋勾践的机会精辟地阐明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以及怎样活着,和如何才能活得快乐等问题。”——这体认自然不错,但我想说: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先生您喜欢进行游说,是吗?我就来给您讲讲游说的要义吧,那就是:人家认同我的意见,我必自得其乐,人家不认同我的意见,我也照样自得其乐。”
勾践就问:“怎样就可以做到不管如何都自得其乐呢?”
孟子就告诉他说:“崇尚道德,热爱仁义,就可以总是自得其乐。就因为如此,士人穷困潦倒时仍然惟义是从,春风得志时依旧遵道行事。穷困时仍然惟义是从,所以士人总是对自己感到满意;得志时依旧遵道行事,所以民众始终不会对他失望。古代的人,就是得志做官时则努力为民众谋福利,未做官不得志时则努力于个人的自我修养,给世人做出人格榜样。换言之,他们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