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2·12)
(2022-06-20 22:08:29)12·12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解说】
1、解说之前,我先做个说明:《论语》中孔子说的两个“谅”字与此章有关:一个在《卫灵公》篇的这一章中:“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另一个在《宪问》篇中他为“管仲不死”作辩护时说的这句话中:“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两个“谅”字无疑是“信”义,但显然带有贬义,即隐含这个意思:不识大体,不明大义,不顾大局,只执着于自己人格的完善,务求兑现自己曾经许下的某个无关紧要的诺言(所以常被译作“小信”)。——因此,我认定:本章中的“亮”字是借作“谅”,故本章是交代孟子对于作为伦理范畴的“谅”的看法。
2、于是知道了:前句“君子不凉”是孔子说的“君子贞而不凉”的缩略,所以后句“恶乎执”是对前句作“补充性解释”,说:(就是说,)君子是以固执(而不知变通)为羞耻的。足见孟子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君子貞而不谅”的思想(对孔子这句话,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请参看拙著《论语真义》的解释)。——注意:“恶”有羞耻义(孟子说的“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句中的“恶”字就是“羞耻”义);“执”有固执义(《庄子·人间世》:“将执而不化,外化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乎”通“于”:这些都不成问题。
【辩析】
1《杨著》和《傅著》给出的本章的原文,后句末都打问号,译文分别是:“君子不讲诚信,如何能有操守?”“君子不讲求诚信,还会有什么操守呢?”就我所见,现代注家一律如此标点。——因此,我对本章的解读又是属“标新立异”。
2《杨著》有注曰:“亮——同“谅”,信也。《论语》“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君子贞而不谅”,皆谓小信。《孟子》此“亮”字则指一般的诚信。两人所指实有不同,不可混而为一。” ——所以该书的译文是:“君子不讲诚信,如何能有操守?”
3、《通说》在征引了何异孙释此章“恶”字的一段话后写道:“何异孙氏读‘恶乎执’之‘恶’为厌恶(wu)之恶。虽可以备为一说,但赵岐之说为美。”——所指“赵岐之说”是:“亮,信也。《易》曰:‘君子履信思顺。’若为君子之道,舍信将安执之?”
【译文】
孟子说:“君子貞而不谅,因此是以固执(而不知变通)为羞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