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12·11)

(2022-06-20 22:06:46)

12·11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解说】

1、白圭这是在自夸,说他治水的方法胜过夏禹。——注意:“丹”是白圭的名字,从后文孟子作的批评看,他这是讲他治水的“方法”好,不是讲“功劳”大。

2、孟子说的头句话,“过”字是动词,“过头、过分”的意思,故句义是“您太夸张了”。所以他接下就对比地说明夏禹治水的方法同白圭治水的方法的不同之处,表明二者的不同乃是“仁者”采用的方法和“不仁者”采用的方法的区别。——注意:“禹之治水,水之道也”,这两句之间不用关联词语,是古汉语的“常规”,应根据语境体认到其间的“意念联系”。“壑”本指山沟,此处是借指“受水之处”;“水逆行”必因下流受阻,即“受水处”水位升高了,以致水倒流起来,使上游处发洪水。“今吾子以邻为壑”后紧接着说“水逆行……”,是解释何以说“以邻为壑”:您是通过堵塞的办法,让水倒流到邻国去,把邻国当作受水之处了,也就是把灾难转嫁给邻国。《说文》:“洚水不遵道。”故孟子说的“洚水”就是“洪水”。“仁人之所恶也”句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但不是前头的“洪水”(说“仁人恶洪水”,实在没有意思),而是“您这以邻为壑的治水之道”。

 

辩析

1、白圭说的自夸的话,《傅著》翻译为:“我治水的成效,胜过大禹。”——这是误译。

2、两个“过矣”,《杨著》和《傅著》都译作“错了”。——我以为,“过”字只在用作名词时有“过失、错误”义,这里是用作动词,所以应是“夸张”义。

 

译文

白圭对孟子说:“我治水灾的方法比当年大禹的方法还好些。”

孟子说:“您这话太夸张了。大禹治水,是依照水的本性去治理的,所以他是让水流入四海,即是以四海为壑;而您呢,是以邻国为壑。水若是逆流而行,叫做洚水;出现洚水的情况,就是发洪水了。您的做法,可是仁者所厌恶的。因此,先生您确实太夸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