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2·9)
(2022-06-20 08:04:47)12·9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解说】
1、这一章是承接上章说的臣下应该怎样事君的意思,批评今天所谓的良臣其实都是古代人视之为“民贼”的家伙,因为他们都不是想把自己的君主从“不乡道,不志于仁”的错误道路上拉回来,而是逢迎之,只求为之搜刮民脂民膏和扩张疆土。孟子说,这实际上是在助桀为虐,但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注意:‘乡’同‘向’;“而求富之”句的主语暗中变换为“今之所谓良臣”了;“由今之道”的“由”字兼有“凭着”、“经由”、“践行”义。
2、本章是直接讲“为臣之道”,间接论为君之道,根本思想则是劝行王道,反对霸道。
【辩析】
1、“约与国”,《杨著》译作“邀结盟国”:这是认为“与国”即“盟国”,其根据是朱熹的这个注释:“约,要结也。与国,和好相与之国也。”——我认同这个理解,因为此句同前一个“我能为”句一样,也是讲“他有两个能耐”,而且单个“与”字也可指“盟国”(《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约”有“结盟”义(《战国策·秦策一》:“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2、《杨著》有个注释是:“由今之道——焦循《正义》又云:‘道之训亦为行,今之道犹云今之行。’‘道’‘行’都是道路之意。”——我也认同焦循的说法。
【译文】
孟子说:“现在侍奉君主的人都说,‘我能够替君主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可见今天所谓的良臣,正是古代的所谓的民贼。因为君主若是不向往道德,无意于行仁,为臣者却去帮他捞取钱财,那其实是在让夏桀更其富足。(他们还说,)‘我能够替君主邀结盟国,每战必胜。’可见今天所谓的良臣,正是古代的所谓的民贼。因为君主若是不向往道德,无意于行仁,为臣者却为他勉力证战,那其实是在辅佐夏桀。沿着今天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一点不改变今天这种习俗风气,纵使把整个天下都给了这样的君主,他的君位也将是一天也坐不稳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