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12·2)

(2022-06-19 18:14:17)

12·2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解说

1、这一章,要通过反复阅读,了解了全章主旨之后,才能准确把握它的“难句”的实际含义。我体认,本章的主旨是告诉你:你按某个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你就是他那样的人;因此,你学尧舜的样去做人,你就也是尧舜了。——这不仅解释了“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的含义,还指明了学尧舜亦即“为尧舜”的途径。注意:“为尧舜”的“为”字意带双关,即兼有“学习”和“做”的意思

2、曹交(曹国国君之弟)开头问的是:听说您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话,有这回事?——对这句问话要如此解读,理由是:孟子确曾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意思(见5·1章),曹交一定听说过,就这样表达了,并用“有诸”这个问法来落实(“有诸”此前出现过多次,都是“有这回事吗”的意思),而孟子的回答又是“然”。

3、听了孟子回答“然”以后,曹交就又问:我听说周文王身高十尺,商汤身高九尺,如今我曹交活到身高九尺四寸多了,还仅仅会吃饭而已。请问我该怎样成为尧舜(那样的人)?注意:这里说的“尺”是周制;“以长”即“以上”(前面说的是长度,故说“以长”)。末句“如何则可”是问:那么我该怎样“为尧舜”呢?“食粟而已”是曹交自嘲的话,意谓他至今一事无成,简直与“为尧舜”不沾边儿,听说有“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说法,很是惭愧:故可意译为“仅会吃饭而已”。——由此句反观他前面说尧、汤和他自己的身高,就该“从活的时间方面去理解”,即三句话是一起表达这个意思:我已经活到即将入土的时候了。这样解读才合事理,是吧?

4、孟子的回答说明我对本章主旨的理解不误:他先是勉励说:这有什么为难的,你按尧舜的榜样做人就是了(“奚有”相当于“何有”,“为之”是指“为尧舜”, “亦”是语气词)。接下是连举三例(每句都用“矣”字收尾,表示必然和肯定),说明人们总是(也只能)根据某人的实际表现来给他“定位为”什么人,也即给他起名字的:某人以前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自然被认为是毫无力气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要是后来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物,就会被认为是很有力气的、可称大力士的人了;可见谁只要能够举起乌获(古代著名大力士)举起的重量,他也就会被认为是乌获了。最后结论道:既如此,人要担心的,怎么会是自己做不到某事呢?该是担心不去做呀!——注意:“有人于此”是套话,表示后面的话是作假定。“一匹雏”即一只小鸡:“匹”这个量词在当时使用得比今天广泛;后句用“今日”领起,表明此句是讲以前的情况;“钧”是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 “任”字是“承受”义,此处名词化了,指承受的重量。“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句头上的“是”字是表示承接的副词,相当于“则”。“夫人岂以”句头上的“夫”字是起提示作用的语助词,“岂”相当于“怎么”;“患”是忧虑义。

4、最后一大段话好懂:先举例说明人是道德地行事还是做缺德事,全在自己的选择;然后指出尧舜之道不过是教人讲道德:你只要讲道德就是“为尧舜”,否则就是“为桀纣”。——注意:“徐行”就是“慢走”;“弟”通“悌”;当时人极其重视“孝”、“悌”这两个德目,就常用“孝悌”二字指称“有道德”了。

5、曹交听了孟子的话,认识到孟子“了不起”,就表示希望留下来做孟子的学生,孟子婉言拒绝,说:“道”像大路一样,不难了解的,人担心的应该是不愿意学。您回去学吧,老师多得很。—— “邹君”当是指孟子家乡邹地的地方官。 “假馆”是借他的馆舍住下的意思。“门”指学派,“受业于门”实是“做您的学生”的意思。“病”是名词,这里可译作“错处”。“有余师”的“余”字原文作“馀”,“丰裕”义,故“有余师”是说:足以教你学道的老师多得很。

 

辩析

1、曹交头次提问中说的“有诸”,《杨著》翻译为:“有这话吗?”《傅著》翻译为:“有这样的说法吗?”——试想:用这样的对话“开头”引出下文,合事理逻辑吗?两书的作者一定是没有想到我想到的那三条理由,所以孟子回答的“然”字,他们不是翻译为“是的”,而是翻译为“有的”。

2、曹交说的“交闻文王十尺”等几句话,《杨著》翻译为:“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有九尺四寸多高,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成呢?”——这译文只会让人莫名其妙,但就我所见,都如此直译。

3、孟子最后说的几句,《杨著》的译文是:“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罢,老师多得很呢。”——同我的译文比对一下,看有无对错优劣之分。

 

译文

曹交问孟子:“有这样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是您说的吗?”

孟子回答说:“是的”

曹交就说:“我听说文王是十尺高,商汤是九尺高,如今我曹交已经九尺四寸多高,快进土了,还仅仅会吃饭而已。请问我该怎样‘为尧舜’”?

孟子回答说:“这有何难,实际行动起来就是了。好比有个人,他曾经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大家自然说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现在他能够举起三千斤的重物了,就会人人都说他是个大力士了。这说明,谁能举起乌获举起的重量,他也就是乌获了。既如此,你有什么必要担心你做不了尧舜呢?你只是还没有决心做罢了!愿意跟在年长的人后面慢慢走,这就叫做悌;故意快步抢到长者前头去,这就是不悌。走慢一点,这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当然只会是不愿意慢。而尧舜之道,其实不过是教人孝和悌而已。你穿尧穿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做的事,你就是尧了;同样,你穿桀穿的衣服,说桀说的话,做桀做的事,你就是桀。”

曹交听了,就说:“我曹交可以见到邹县的长官,借住邹县的馆舍,所以很希望就留下来,在先生门下做学生。”

孟子说:“行大道像走大路一样,怎么会难于踏上?(在这问题上)人的错处是不愿意走。您回去学吧,老师是到处都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