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11·17)

(2022-06-19 04:12:12)

11·17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今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解说

1、开头三句是说:希求尊贵,这是人们共有的愿望,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尊贵的东西在,只是没有自觉到罢了。——头句的“者”字结构是指“欲贵”这个愿望,非指人;此句是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思想的继承(《论语·里仁》),足见孔孟很实际,一点不否认人们世俗愿望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只是告诫人们,还有比世俗的富贵更可宝贵更值得追求的东西,那就是道义。所以孔子接着这意思说的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则接着这意思进而指出,其实每个人自身中本有尊贵的东西在:“贵于己”的“于”相当于“在”、“居”;“贵”字是名词,指“尊贵的东西”,从下文知,这里指的是道德人格,故同孔子的说法一致。——“弗思耳矣”已是第三次出现了,此处证明,译作“没有自觉到罢了”确实最为准确。又,“贵”在当时主要指社会地位高,故意味着做大官;这里“贵”不是同“富”连用,所以我译作“尊贵”。

2、接下是承接“有贵于己者”的意思,讲别人“给予的贵”,所以“人之所贵者”是指“别人给予的尊贵”,“非良贵也”的“良”字是“确实”义(史记·赵世家》:“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再下面两句是作解释:“人之所贵”无非是做官,但让你做官的人当然能够罢掉你的官,使你复归于贱。——用“赵孟”来泛指有权任免官职的人,是因为“赵孟”乃指晋国正卿赵盾(字孟),而且他的子孙都称赵孟。

3、最后是通过解释《诗经》上的两句诗,明确交代上文要说的意思:《诗经》上说的“酒醉了,德饱了”,讲的就是人可以因为自己仁义而感到满足,因此也就不去羡慕别人餐桌上的美味;既然美好的名声和普遍的赞誉都给予了我,我也就不必去羡慕别人穿的繍花衣裳了。——注意:两个“所以”是“以所”的倒文,相当于“因此”(“所”是代词,相当于“此”)。“愿”有“羡慕”义;“膏粱”是“肉之肥者”和“米之精细者”的合称。“文繍”为绣花衣,当时只有有爵位的人才能穿。“广誉”和“令闻”并提,“广”与“令”就是“对言关系”,分别着眼于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故我译前者为“普遍的赞誉”。 “施于身”的“身”是“自己、自身”义。

4、这一章明显是承上章“天爵、人爵”的意思说下来的,仍然是叫人重天爵轻人爵,表达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和孔子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一脉相承(《论语·述而》)。

 

辩析

“非良贵也”句,《杨著》翻译为“不是真正值得尊贵的”。这是翻译得很“到位”的。——“令闻”句,《杨著》翻译为“到处皆知的好名声在我身上”,就翻译得不那么“到位”了。

 

译文

《孟子说》:“希望尊贵,受人敬重,这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但人自身中本来就有最可尊贵的东西在,只是人们多没有自觉到罢了。而且,别人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可尊贵的。赵孟可以使你尊贵,赵孟就同样可以让你下贱。《诗经》上说:‘酒已经喝醉了,德修养到家了’,讲的就是人可以因为自己仁义而感到满足,因此也就不去羡慕别人餐桌上的美味;既然美好的名声和普遍的赞誉都给予了我,我也就不必去羡慕别人穿的繍花衣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