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1·2)
(2022-06-17 13:55:48)
11·2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解说】
这第二回合,我判孟子赢,告子输了。
1、告子说的是:人性就像湍急的流水,决口在东边就向东流,在西边就向西流;因此,人与人之间并无性善与性不善的差异,就同水没有东流水与西流水的区别一样。——他这是从人类个体之间在“人性方面”有无差异的角度立论的:先肯定人们的行为表现确实不一样,故可针对不同表现给予不同评价,然后分析造成差别的原因,说这是因为各人的处境不同;再加上他心中的两个预设,即处境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换言之,行为表现是是对处境的反应),而人落到哪个处境完全是偶然的,你也可能陷入到任何一个你骂过“他缺德,他坏”的人的处境,那时你的“表现”将同他的“表现”毫无二致;于是得出人并没有固定的“性”的结论,并用“湍水”可东流也可西流的比喻来表达。这似乎说得“合情合理”。又,“决诸”的“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故“决诸东方”可读作“在它东边决口”。
2、孟子的反驳是层层推进的:首先指出,水确实(“信”)没有东流水和西流水之分,即它在水平平面上没有固定的流向,亦即它“自己”是不作方向选择的;但就上下方向而言,也如此吗?回答不言而喻(水选择了也即“其本性规定了”向下流),就略而不说了。接着说:人的本性促人向善(“人性之善也”句中的“之”字是动词),就如同水必定向下流;人没有不善的,也就如同水没有不向下流的。进而宣告;如果说水会因为受到拍击而跳起来(“搏而跃之”),并且高度可能超过人的额头(“颡”),还会因为受到阻碍而倒流(“激而行之”),甚至可能流到山上去,但这些是水的本性造成的吗?显然是它所处的外界情势造成(“其势则然也”:此句中的“则”字是行为动词,相当于“做”、“使”)。——最后结论道:可见人也可能被迫做出不善的事来,同水会“上跃”或“倒流”的情况一样,但从性质上说不是人的本性的表现(“其性亦犹是也”:此句中的“是”字是复指上文讲的水的“上跃”和“倒流”现象)。
【辩析】
1、告子说的后两句,就我所见,开头的“人”字都与第二字“性”连读,即读作“人性”,视为两句的共同主语。——我以为,后两句明显不再是拿人性同湍水作比较,而是作结论说:可见“人(们)”在人性方面是一样的,即是以“人”为主语了。所以我在“人性”二字间加个逗号。
2、孟子驳难中的“今夫水”三字,我未见有人做过注释,我的理解是:“今”是“如果”义,“夫”为指示代词,“此、彼”义;接下两句是特指某处的水会怎样,以与“是岂水之性哉”句中的“一般的水”相对待,所以在充当这两句主语的“水”字前加个“夫”字以明确之。这里颇能显示孟子思维的周密性,说明他对于一般概念、共相,和特定的“这一个”之间的关系,已有明确的观念。
3、本章结尾两句,《杨著》翻译为:“人的可以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正是这样。”《傅著》的译文是:“人,可以让他去做不善的事,这时他人性的状况也是这样的。” 蒙培元也将此句翻译为“人可以使他做坏事,其性的改变就是如此。”三个译文都同原文“对不上号”,且都意思不明确,应视为病句。——我认为,这原因是译者自知没有读懂原文:未能看出后句说的“是”字乃是 复指“今夫水”领起的几句说的意思,误以为就是前句的复指词了。又,据此可知,这个“性”字不再是指谓本章讨论的“人性”了,而是在“性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4、从告子的“诘难”看,他是先有个“人性无分于善不善”的观点,于是用“水无分于东西”作类比式说明,孟子就利用他这“比拟性举证”的弱点,和水恰好有向下流的本性,阐发他的“人无有不善”,只在外力作用下才“为不善”的理论。所以孟子这次赢了。——但两人在“人性无别”这个基点上又是一致的,只是这“无别”在孟子是“都善”的意思,在告子是“都谈不上善不善”的意思;对于具体的某人在某时“为善”还是“为不善”的问题,则都会回答说:那要看他受到的外界影响是怎样的。可见两人的分歧仅是理论上的,从“社会道德建设要求”的角度说,都主张要重在营造促人“向善、为善”的环境。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湍急的流水,决口在东边就向东流,在西边就向西流;因此,人与人之间并无性善与性不善的差异,就同水没有东流水与西流水的区别一样。”
孟子说:“水确实没有东流水和西流水之分,但就上下方向而言,也如此吗?人的本性促人向善,就如同水必定向下流;人(从本性是上说)没有不善的,也就如同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是的,某处的水会因为受到拍击而跳起来,并且高度可能超过人的额头,还会因为受到阻碍而倒流,甚至可能流到山上去,但这些是水的本性造成的吗?显然不是,而是它所处的外界情势造成的。可见人也可能做出不善的事来,同水会‘上跃’或‘倒流’的情况一样,从性质上说不是人的本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