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8·27)
(2022-05-17 05:11:51)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解说】
1、这一章又没有深意,只不过说明孟子比他同代人更熟悉礼制,所以待人接物遭人批评“非礼”时,他总有说辞,总能“立于不败之地”。——故事情节是:一个叫公行子的大夫(即4·6章中出现过的那个王驩,字子敖)办理他儿子的丧事时,朝廷大官右师也去吊唁了;有人在右师一进门就走去同他说话,也有人特意走到右师座位那里去同他攀谈。只有孟子没有同他说话。右师于是不高兴了,说:“所有到场的官员都同我说话,唯独孟子不同我说话,他这是有意简慢我。”孟子听说右师生气了后,就说:按礼制规定,在朝廷中,不得跨过位次去同人交谈,也不得越过石阶去向人作揖。我只是想依礼而行,子敖竟认为我简慢他,真是奇怪。——孟子不但为自己做了辩解,还不显痕迹地讥讽了右师的无知!又,“历”是“历时五十年”这类说法中的“历”,“跨越”义;“子敖”是那位右师的名字。
【辩析】
此章难得有误解误译,只指出一个常见错误:末句“不亦异乎”,《杨著》竟翻译为“不也可怪吗?”)——其中的“不亦”明显是语气词,委婉地表达反问语气,哪来“也”的意思?
【译文】
大夫公行子办理他儿子的丧事时,朝廷大官右师也去吊唁了。右师一进门,有人就走去同他说话;也有人特意走到右师座位那里去同他攀谈。孟子没有去同他说话。右师不高兴了,说:“所有到场的官员都来同我王驩说话,唯独孟子不来同我说话,他这是有意简慢我。”
孟子得知右师生气了后,就说:“按礼制规定,在朝廷中,不得跨过位次去同人交谈,也不得越过石阶去向人作揖。我只不过想依礼而行,子敖竟认为我简慢他,真是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