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7·24-25)
(2022-05-02 17:57:22)7·24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解说】
1、这章很有意思。乐正子是孟子的一个学生,在2·16章我们见过,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对孟子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天,他跟从齐国的大臣王子敖(即王颧)来到齐国,去看望孟子时,孟子很客气地对他说:“您也来看我了?”他听出“味道不对”,就问孟子:“老师您为什么这样说?”孟子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他来了几天了,他回说“昨天才到”,孟子听了后就又说:“既然你是昨天到的,那么我这样说不是说得很恰当吗?”他就解释说,昨天因为住的地方还没定下来(“舍馆未定”),所以就没来看望老师了。孟子于是说:“你听说过要住的地方定下来了以后才去看望长辈吗?”——乐正子这才弄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于是说:“我知错了。”(“克”是乐正子的名字。“罪”有“错”义。)
2、关于此章“章指”,赵岐说:“乐正子好善,故孟子讥之,责贤者备也。”我看也就如此而已。——所以我前面说“有意思”乃是感慨于两点:孟子“居然”用这种方式教育自己的得意门生,和古时的贤者“竟然”这样知错即改。
【辩析】
此章难得有误解,只是可能有不能令人满意的翻译,例如孟子的第三问,《杨著》的译文是:“昨天,那么,我说这样的话不也应该吗?”——同我的译文比对一下吧。
【译文】
乐正子跟随王子敖来到齐国。
乐正子去看他的老师孟子。孟子说:‘您是来见我的吗?’”
乐正子说:“先生您为什么说这话?」
孟子说:“你来了有几天了?”
乐正子说:“昨天到的。”
孟子说:“既然你昨天就到了,那么我说这话不是说得很对吗?”
乐正子说:“因为直到我来看望先生之前我的住处都还没有安定下来。”
孟子说:“你听说过要住所安顿好了后才去拜见长者这种说法吗?”
乐正子说:“我知错了。”
7·25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解说】
1、先做几点解释: “从于”的“从”字是跟从义,“于”字是衬字。“餔”和“啜”都有吃的意思,所以“徒餔啜也”是说:仅仅是吃吃喝喝而已。“不意”等于说“不曾想到”的意思。末句的“以”字是副词,相当于“如此”(6·4章中已见过“以”字的这种用法)。——此章三句话全懂了吧?乐正子是个好学生,孟子这样批评他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王子敖是齐国的亲贵大臣,名声不是很好,孟子据此认定,乐正子跟这号人混在一起是“不走正道”;二,孟子已经发现,乐正子有“意志衰退”的迹象。
2、联系到上一章,我就又想:孟子一定是因为乐正子能够“知错即改”,感到这个学生在错道上走得还不远,是可能改好的,才这样提醒、教育他,嘱其务必不可忘了学道的初衷而误入邪道。——孟子真是个好老师。
【辩析】
本章末句,《杨著》翻译为:“我没想到你学习古人的大道,却竟是为着饮食。” ——译者将“以”字理解为表示目的的介词了。
【译文】
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这次跟随王子敖到这里来,似乎只是吃吃喝喝(未做什么正事)。我真没想到你学习了古人之道还如此只顾吃吃喝喝地同人厮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