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7·23)

(2022-05-01 17:08:10)

7·23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解说

1、本章这句话看似简明易懂,其实很值得琢磨、讨论。中的“好为人师”已是成语,必就是今天我们使用这成语时的意思,倒是确实不必解释了。“患”字,多用作动词,忧虑义,作名词则是祸害义,这里是动词还是名词呢?我以为是名词,但是指缺点、毛病,不可译作“祸害”。充当此句主语的“人”是指谁?我敢肯定,这不是全称命题:孟子当不会认为“所有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亦即根本没有谦虚的人;但也不会是特称命题:申明“有些人不谦虚,好为人师”,这毫无意义,此章就简直是一句废话了。——于是只好认为,孟子这是在谈论一个人们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说,他是用这句话表达一个模态判断,意思是:人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好为人师。这样理解,此句就既是针对人性而发,又不是说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和表现,同时又对人具有警示作用,不失为一句“道德箴言”了。

2、我还想顺便说个意思:追求优越,亦即不断提升自己,这本来是人的一个好品性,堪称美德;但人类个体的“优越性”总是在同他人的比较中显现的,故而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几乎必然地伴有“伦理风险”:谁要是不重在“提高自己”,仅把“超出别人”作为“提高”的标准和追求的目的,就既可能限制、阻碍自己的进步,还难免生出“用压低别人的方法以凸显自己”的意图,从而有违道义原则。“好为人师”就是这个意图的一种实际表现。因此,从道德的观点看,“好为人师”是个贬义说法,意在揭露人在“追求优越”的“竞赛”中有意做出的“违规表现”,这个表现是“自然地”被视为人的缺点、毛病的。——可见“好为人师”这个毛病乃根源于人类个体追求优越的本性,故而难得消除,就“人类总体而言”,即不是讲某个或某些人的话,是永远不会消除的,同时又永远都会被视为道德修养不够的“不良表现”,以致遭人厌恶、责难。孟子就是有感于此而发此章此言的。联系到7·21章来看,还会知道,“好为人师”者在“为人师”时,别人对他的“好为人师”的评论,就是“求全之毁”;联系到7·22章,“好为人师”者主动“为人师”时发出的“指指点点”的话语,就多半说明他其实只有“半瓶醋”,兼有“易其言”的缺点、毛病。

 

辩析

《杨著》给出的本章的译文是:“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这译文至少有两个缺点:一,将“好为人师”直译为“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就显露不出这为什么是个“毛病”了;二,这像是在比较“人”和某种“非人存在物”的差异。


译文

孟子说:“人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好为人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