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解说】
正确解读此章这四句话的关键是:把“受众”设定为君主,即上章说的“自暴自弃者”,就是说,认定此章是在批评完那些人自暴自弃之后,转而对他们作“劝善”工作。——我下面的解说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点上的,是否可取,读者看完后自有判断。
1、头两句的意思十分明白,是说:大道就在近处却要到远处去求,事情本来容易办却偏往难处办。问题是:为什么突然说这意思?一定有个背景的。我据此认定:既然本章内部没有“前文根据”,拿上一章的内容作为背景又简直“天衣无缝”,那就应该认为这前后两章是有内在联系的,即本章是承上一章说下来的。所以这两句话不是对犯了舍近求远,弃易图难错误的人作调侃,而是对上章论及的“自暴自弃”的君主作暗示,说:你的这个错误也是可以改正的,改正的方法不是舍近路,正是要走近道;首先要做的事不是难做的事,正是要从做最容易的事开始。——惟其如此,接下两句才会明显是“收回”说前两句话时确有的调侃、讥讽意味,改用温和、简明的话语,从正面喻示“求道”、“行事”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而“亲亲”(爱父母)和“长长”(尊敬兄长)不但是最“近”和最“易”的事,同时也就是“居仁由义”,说开点,就是讲道德,表现出或者说回归到自己作为人的本质;“而天下太平”更无疑是“行仁政”的结果:质言之,这不就是在向“自暴自弃的君主们”做“劝善说教”工作吗?
2、接受我的上述“说法”,也就明确了,这里说的“道”和“事”究竟是指什么“道”和哪件“事”,从“文章学”看确实不须明言,还最好不予点明,否则,就显得累赘了。——承上文也即上一章读来,这“道”无疑是指“保民而王”这条“道”(不过要把此话看作是表述一条规律,即其中的“而”字相当于“则”),“事”则明明是指“王天下”也即“行仁政”这件事啊!
【辩析】
《傅解》给此章写的“解读”全文是:“天下的人各自努力做到孝悌,则家家和乐,整体社会自然安定了。如果有特殊情况,如鳏寡孤独,则靠国家来救助。”——我以为,对本章作这种“解读”,只说明作者没有把原文读懂,即未能正确领会到此章究竟是在向谁说话和说的究竟是什么。
【译文】
孟子(接着又教诲自暴自弃的君主们)说:(不要)“道在近处却往远处求,事情本来容易做却往难处办——只要切实倡导人人都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兄长和所有长辈,天下就太平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