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6·8)

(2022-04-08 16:44:23)

6·8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解说

此章篇幅小,但有思想,又表达得很有趣味。

1、戴盈之(宋国的一个大夫)说的话要注意:前两句是分别讲两件事,即第二句不是讲“十一税”的内容,而是说:同时免征关卡税和商品税。“今兹”即今年(“兹”字有“年”的义项,后文用“来年”对言可证);“未能”后省略了“行之”二字。“轻之”的“轻”字无疑是“减轻”义,“之”字应是指代“关税和商品税”。“然后已”的“已”字是动词,完成义,此指完成了什么,应从上文“悟出”。——孟子说的话中只有三个难字了:“攘”就是“偷”;“告”当是“告谕”的“告”,含教训的意味;“损”是减少义,此指降低偷鸡的频率:从一天偷一只改为一月偷一只。

2、对这一章的立意,除了说“孟子教人改错务求从速、彻底,不可拖延”外,还能说什么呢?我未见有人提出过别的说法,朱熹的说法最有代表性:“知义理之不可,而不能速改,与月攘一鸡何以异哉?”——但我要说:有些错误,特别是国家政策的失误,要一下子完全彻底地变过来,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操之过急,效果一定不好,不如慢慢来:这里,改错的诚意和决心,只能表现为“今天可能改到什么程度,绝不推到明天,并且非到改得彻底不止”。税制的弊端就属于这一类错误,其“始因”可能是主政者的缺德,但时间长了,其改革却会涉及到许多并非他这个“肇事者”一改变态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故而是不能没有一个过程的。因此我要说,“这一章中的孟子”犯了个错误,没有把所谓的“态度问题”和“实际问题”区别开来,把后者简单地归结为前者了。这可说是一种对任何坏事都只从道德上去找原因,又专从道德上去找出路的“唯道德论”。我以为,一般地说,“整部《孟子》中的孟子”都有这个倾向。

 

辩析

孟子说的话,《杨著》的译文是:“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人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一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然后完全不偷。’——如果晓得这种行为不合道理,便赶快停止算了,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译文

戴盈之说:“实行十抽一的税率,还免征关卡税和商品税,今年不能都做到;就先减轻关卡税和商品税,等到明年,再完全实行上述税制,怎么样?”

孟子说:“假定有个人天天偷邻居的鸡,有人正告他说:‘这可不是君子该干的。’那人就说:‘那我少偷一些,改为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不偷了。’(你这策划同那人的要求如出一辙。)如果真知道某事做错了,那就赶快纠正嘛,为什么要等到来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