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5·4-2)

(2022-03-27 18:36:34)

5·4-2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解说】

1、这段话全是孟子说的,不用“曰”字引出,我以为是“以此”标明陈相刚说完他就接着说,中间几无“空隙”。所以,头句是个反诘句,直接针对的是陈相说滕文公“恶得贤”所持的理由,但更是要让他领悟到:人类的“谋生方式”就是个体之间有社会分工。——注意:“耕且为”的“为”字是前面说的“治天下”的替代说法(我说过,“为”字常用作“代动词”)。这里说的“大人”是与下文的“小人”对言的,实指官员,故“小人”是指普通百姓、“匹夫”,二者都是中性词;与前文说的“君子”、“野人”的区别是:那是“合称”,即是表达“集合概念”,这里是“散称”,指谓个体的人。因此,“大人之事”应读作“大人从事的事情、工作”;“小人之事”仿此理解。“且”字领起的两句(实为一句)中,“一人之身”是指“一人之所需”;“而”是代词,相当于“此”、“是”,充当前(半)句的复指词;“所为备”同“所思”、“所见”、“所为”等“所字结构”无别,不过“所”字后面的动词是双音节合词罢了:“为备”是“制成和准备”的缩略。“是率天下而路也”句中的“率”字相当于“全”,“天下”是指“天下人”;“路”是用作动词,“在路上奔波”的意思,此处是喻指“什么都得自己制作,以致日夜忙个不停”。——读懂这几句,最需要的是细心体认作者的思路,领会到句群之间的意念联系。例如第三、四句,看似好懂,但仅照字面翻译,译文会显得不知所云;联系到上下文,看出这里是讲社会分工的必然性,这两句是申明“大人与小人”分工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才懂透了,做出的翻译才切合语境。

2、这段话是孟子名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出处。这话曾经受到十分严厉的批判,孟子因此被扣上例如“把阶级压迫合理化、永恒化”等等罪名。现在我们知道了,从孟子的原意看,他不过是在论证社会分工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又认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是天然合理的罢了,其目的、用心显然不是为统治者欺压人民找理由、做辩护。——况且他的“推恩”理论正是反对“欺压”的。

 

辩析

1、头一句,《杨著》翻译为:“那么,难道管理国家就能一方面耕种一方面又能同时干得了吗?〔可见必须分工。〕”——这句译文明显“不通顺”,显是因为译者没有“想出”句末“耕且为与”的确解,就无奈地这样翻译了。

2、“是率天下而路也”句,《杨著》和《傅著》都翻译为:“这是(那将)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了)。”认可我的理解和翻译,就知这是严重的误译:这里哪谈不上“率领”!——《杨著》还对“路”字做了一个很长的注释:“路——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云:‘《管子·戒篇》,‘举齐国之币握路家五十室’,王引之曰‘握当为振。路读为露,露家,困穷之家也。’《方言》,‘露,败也。’《庄子·渔父》曰:‘田荒室露。’《管子·四时篇》,‘国家乃路。’‘路’,亦同‘露’,亦训败也。孟子‘率天下而路’,赵注谓‘羸困之路’,义与《管子》同。”我要据此说一句:足见“古代名家”对古籍的理解,有时也“错得出奇”。

 

译文

(孟子继续说:)“既然如此,难道治理天下这件事就不需要时间,可以一边干庄稼活,一边同时进行吗?(要知道,社会是靠分工来维持的,所以)官员有官员应做的事,百姓有百姓应做的事。况且任何个人,他所需要的东西都得靠各行各业的人来制备,如果每样东西都要是自己生产的才能使用,那就全天下的人都要时刻不停地赶做自己所必需的东西了(这哪可能啊!)。因此说,社会上必定是有人劳心,有人劳力;劳心者对人进行管理,劳力者受人管理;受人管理的人供养别人,管理人的人靠别人供养:这乃是普天之下共通的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