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读《5·3-2》

(2022-03-25 16:24:55)

5·3-2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解说

本章这后一部分是讲后来滕文公又派他的臣子毕战来向孟子请教关于怎样实行井田制度的问题。——文公体认到了,孟子是建议他改苛政为仁政,又把施仁政的主要内容放在实行井田制上;他接受了这个意见,故有这个安排。

1、孟子先勉励毕战说:你的君主准备施行仁政,选派你来问我,(足见他是对你寄予厚望的,)你一定要努力工作啊!然后交代实行仁政也即井田制的要领是“自经界始”。我体认,这是说,首先要把公田和私田之间,以及各家经营的私田之间的界限,也即界线,清楚明确地定下来。——“经界”,一般都从赵岐说:“经亦界也。”从而“经界”为同义联合结构的合词。我以为,“经”字也有“度量、划分”义(《周礼·天官·冢宰》:“体国经野。”“经野”就是指度量郊外土地。)故“经界”作为名词,乃指人为划定的界限,以与本有的自然界限相对待。这里依从此解,明显更为恰当。接下六句是论述“必自经界始”的理由,参看译文懂得大意就行了,只交代三点:“不钧”即“不均”;“榖禄”是偏正结构,指作为官员俸禄的田租;“慢其经界”的“慢”字是借作“漫”,外溢义,这里可译作“侵越”。

2、接下的一大段话,是对藤国实行井田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更只要理解大意就行了,细节上理解错了,无碍于读懂《孟子》,就不细作解说了(我也讲不明白),只指出这几点:两个“将为”句的“为”字都相当于“有”,“将”相当于“应该”。这里说的“野人”是与“君子”对言的,这“君子”不是指“道德君子”,而是泛指享有“榖禄”的官员,故“野人”是指普通的、以自己劳动收入为生的人,可翻译为“劳动人民”。“治”和“养”都是中性词,分别是“管理”和“供养”的意思。“请野九一而助”句头上的“请”字是个客气的说法,等于说“请允许我说出我的意见”,故可译作“我建议”;后面的“野”字是与下句的“国中”对言的,指郊野。“死徙无出乡”是说死后安葬之地和迁移到的新居都还在本乡范围之内。——末句中的“润泽”一词,一定谁都懂的,但一定难有公允的翻译。

3、要从这一章发掘出“孟子思想”的话,那是很多的,如“民事不可缓也”的民本思想,人民的道德面貌决定于他们的物质生活状况的唯物主义思想,关于“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道德发展规律的观点,任何社会中都“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的社会分工论等,都可列入。——细加研究,都可写出一篇大文章来。

 

辩析

前段中的“榖禄”,《杨著》注曰:“为同义复词。古人俸禄用榖,所以榖有禄义。”我以为,这意义的“榖禄不平”完全是朝廷对自己官员施惠、分封不公的问题,与井田“经界”正不正至少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认定这“榖禄”是偏正结构,并且觉得只有接受我的理解,“井地不钧”才会成为“榖禄不平”的原因,“暴君污吏”才会不关心“经界”正不正,甚至有意地制造“井地不钧”,好在处理中谋其私。——“慢其经界”,《杨著》翻译为“打乱正确的田间限界”,也与我的理解不一致,哪个较好,请读者鉴定。

 

译文

滕文公派毕战来向孟子请教如何实行井田制的问题。

孟子说:“你的君主准备施行仁政,选派你来问我,(足见他是对你寄予厚望的,)你一定要努力工作啊!施行仁政,务必从划分耕地的界限着手,耕地的界限不清楚,井田的大小就不会均匀,各家承担的作为俸禄的田租就不会公平。历来的暴君和贪官污吏总要侵越耕地的界限,原因就在界限不明确。耕地界限清楚明确了,给人民分配耕地,和给官员规定榖禄,就都可以十分容易地决定了。

“藤国的土地虽然狭小,也应该有官吏和劳动人民。没有官吏,便没有人对劳动人民实施管理;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人供养官吏。我建议:郊野用九分抽一的助法,城市用十分抽一的贡法。公卿以下的官吏一定有供祭祀的圭田,每家五十亩;如果他家还有剩余的劳动力,便每一劳动力再给二十五亩。选择坟地或者搬迁到新居去,都不离开本乡本土。只要共一井田的各家,平日出入,互相友爱;防御盗贼,互相帮助;一有疾病,互相照顾,那么百姓之间便亲爱和睦了。办法是:每一方里的土地为一井田,每一井田为九百亩,中间一百亩是公田,四周八百亩分给八家作私田,这八家一起耕种一百亩公田,把公田耕种好了,再料理私田。这样,也就显示了官吏与劳动人民的区别。我这讲的是一般情况,至于怎样酌情变通处理,那就在于你的君主和你本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