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篇》解说(4·1-10)
(2019-01-08 21:17:28)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
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解说】
1、 颜回问话中的前一“之”字,是表示假设的连词,相当于“若”,后一个是指代“心斋”;两个“得使”,我以为是“得以使用”的缩略,前一个省去了宾语“心斋”。——可见颜回极有悟性,马上领悟到了心斋的根本在“致虚”,其实就是让自己进入“无我”,或者说“丧我”的状态。所以孔子十分欣赏他这回答。
2、 “吾语若”以后的话很难懂,我的想法是:由于颜回已经把握了心斋的要领,所以孔子不再讲“心斋”是什么,而是教诲颜回如何在卫国具体运用“心斋法”了。明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解方向”:就知道头句是概括、预告总的好结果,说:(这时候,)你就能够既完全按照他(卫君)的规定行事,同时又感到游刃有余,根本不觉得有他的限制(“其樊”、“其名”的“其”,是指代“待”的对象;“樊”是“樊笼”的“樊”,“名”通“命”)。接下直至“则几矣”的五句,是讲该如何操作:他听得进你的话,你就说(“入则鸣”),他不愿听,你就不说;既不建议他做什么,也不劝他不做什么,只是一门心思地坚守你的原则,完全随顺事情的自然发展;这样表现就行了,足够了。——我这理解的根据是:“无门”意味着不出门,此处是喻指不主动提建议;“无毒”的“毒”是借作“杜”或“督”;“一宅”的“一”是完全义;“宅”用作动词,意为“居留、守住”,宾语可理解为“抱定的原则”,省略了;“不得已”是“不主动作为,只能顺势而动”,也即“因任自然”的意思;“几矣”的“几”相当于“尽”。
3、 “绝迹易”之后的八句,是一起陈述一个观点,直白地表达那观点的是第三、四句,故是说:有意图的作为容易导致作假,必有欺诈;出自天性的表现根本无须作假,定无欺诈(“人”与“天”对言,故前者是指人的后天的自觉意图,后者指人的先天本性);“为”相当于“被”;“使”是驱使的意思;两个“以”字都是实义动词,相当于“做”。——再回头看第一、二句,就知是为了引出这个观点而先作比喻:“迹”指脚印,“绝迹”即灭迹,灭迹意在不让人据以发现自己想去哪里也即行事的意图,而这就是“以伪”;根本就不出去(“无行地”),就没有脚印,就无须“以伪”了。因此,这里说的“易”与“难”,乃是就行为的发生而言,即不是讲实现目的的易与难,而是讲产生动机的易与难。于是又进而知道了:第五、六句和第七、八句,是对这个观点作指证和推论:有因才有果,无因则无果,人目的、意图才是导致人弄虚作假的根源、原因,因此也就唯有不抱目的,放弃意图,才能杜绝作伪。可见这八句是告诉颜回:你想取得别人信任,让他认同于你,唯一有效的途径是不存主观意图,纯按自然本性行事。
【辨析】
1、 颜回问话中说的“得使”,《今注》有注曰:“得使:言得教诲(林希逸说)。”其译文是:“我在没有听到‘心斋’道理的时候,实在不能忘我;听到‘心斋’道理之后,顿然忘去自己,这样可算达到空明的心境吗?”——《方注》的注释和译文,意思没有差别。
2、 孔子的回答,末四句之前,《方注》的译文是:“达到了!我可以告诉你了:你入游卫国,不可为虚名所动心,卫君能接纳你的话就说,不能接纳你的话就不说。不开一门,不发一药,处心于至一之道,必等到不得不说时再发话,这样就差不多了。不走路是很容易的,走路要不留痕迹就难了。为人欲所驱使就容易作伪,唯任自然天理就难以作伪。”——《今注》的少有差别,唯“无门无毒”以下三句译得大不一样:“自己不要固闭,也不要暴躁,心灵凝聚而处理事情寄托于不得已,这样就差不多了。”
3、 我要说明:《正宗》给“无门无毒”句作了个注:“毒:药。‘无门无毒’是针对上文‘医门多疾’说的。颜回自比医生,要用药把卫国的病治好。孔子说的‘无门无毒’是说,你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医生的家门,也不要把自己的主张当成能治病的药。要去掉这些主观想法,听任自然。”——我以为此说可取,且同我的解释相通,不少注家都采用此说,我不采用而另作以上译解,是为了又“聊备一说”。
【译文】
颜回说:“我要是不做心斋功夫,就实实在在有个颜回,而要是做了心斋,就似乎没有我颜回的存在了:进到这状态也就是达到虚了吧?”
孔子说:“对极了!我再告诉你:这时候你就能够既完全按照对方的规定行事,同时又感到游刃有余,根本不觉得有他的限制了;他听得进你的话,你就说,他不愿听,你就不说;既不建议他做什么,也不劝他不做什么,只是一门心思地坚守你自己的原则,完全随顺事情的自然发展。你这样表现就足够了。(要知道,)就如外出就会留下足迹,从而容易发生灭迹之事,而不外出就不会有此类事发生一样。人行事若是为人欲所驱使,就很容易弄虚作假,若是出于自然本性,是决不会造假的。所以也只听说过有翅膀的动物会飞行,没听说过没有翅膀的动物也会飞,只听说过有认知能力的存在物会有认识,没听说过没有认知能力的东西也会有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