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送温暖的心悸故事

(2011-02-04 12:32:33)
标签:

杂谈

每年春节前夕,各级领导都要走访困难户、慰问离退休老干部,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送温暖的过程,也是了解民生状况、发现社会问题的过程。在春节送温暖活动中,有几件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市委副书记拾荒

这位老干部七十年代初任市委副书记兼任矿务局长,八十年代初退休。在位时,处事公正,作风扎实,廉洁自律,保持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退休后,每年春节前夕,组织上都派人慰问他。一次,我随同领导慰问这位老干部,他不在家。家人说,他身体不是很好,不会走远,可能在拣一些废物。我便随着他的家人在附近找他。果然,老人在拣矿泉水瓶子之类的废弃物。一了解,这不是老人偶尔为之。虽然,老人家境不宽裕,但从没找过组织要照顾。我当时很吃惊,吃惊之余细细想想,亦属正常:七十年代,工资普遍低,这位老干部又不贪腐,在当时看似不错的家庭,放在新世纪之初来看就明显寒酸了,况且,那时挣的钱,用在现在花,可谓杯水车薪,倘若家中孩子结婚、自身疾病缠身,钱肯定不够用。话又说回来,像他这个级别和任职时间,稍微放松一下对自己的要求,也不至于现在如此清贫。家庭清贫甚至困难,却不向组织伸手,这又是一种不是谁都能达到的境界。那时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干部恪守党性原则,把良知贴在心窝上。

儿子领路却找不到老妈家

我们到一位已故劳模家慰问,看望劳模遗孀。他家住在比较偏僻的城郊处,我们联系不上,便通过知情人联系上劳模的儿子,请他带路去慰问。到城郊,劳模的儿子领我们去了几家都认错了门,乘车一直转了30多分钟,儿子才找到老妈家。老妈自己生活,家中冷冷清清,毫无节日的气息。邻居告诉我们老人6个儿女,但都很少过来,老人孤独,生活清苦,儿女不咋孝顺。我们头儿有些看不过眼,对领路的老妈儿子发了脾气:这儿女让你们当的,你们就不能经常来看看老人。你妈很不容易呀!含辛茹苦拉扯你们成人,是人就不该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想不赡养老人不仅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违法,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骨肉亲情,丢掉赡养老人的义务。现在每个人都很忙,但不能以此为借口,疏离老人,同时仅仅经济上的赡养也不够,还需要精神上的赡养。赡养老人,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近亲结婚一生痛苦

我们走访慰问期间,到了一位一线工人家。这位工人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从不舍得休一个班,月收入3000左右,但家庭始终困难。进了家门我们惊呆了,家中四口人,妻子患有癫痫病,一双儿女患有脑瘫。后来得知,这位工人是近亲结婚,每年都要花很多钱给妻子和子女看病。我真为这位工人犯愁:孩子一天天长大,今后怎么办?近亲(或称亲缘关系)是指 3-4 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如果他们之间通婚,就称为近亲婚配。近亲婚配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基因,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近婚系数。中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禁止近亲结婚是降低以至消除隐性遗传病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是优生的主要内容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