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练最好简单一点

(2014-12-02 10:10:59)
标签:

体育

高尔夫

理论

高尔夫教练

改动作

分类: 我的中年人学球方式

 

教练最好简单一点

 

[如果说老詹当初立志,要把自己打造成职业选手;那么我从比较现实的角度立志,我最多只能把自己打造成职业教练。当然最后吃不吃这碗饭,哪是另算的,其中如果有区别,也就是老詹的时间日渐缩短,而我的时间比较很宽裕。]

 

谁是教练?不知道有人认真想过吗?尤其是那些想认真学球,打出好成绩,甚至想去职业联赛闯闯的人。

谁是好教练?是不是拿了教练证书就一定是好教练,是不是有了洋文凭就一定是高级好教练?

其实,这个问题真没那么复杂,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教练,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就是高级教练。证书永远只是辅助证明。

 

我是一个纯粹的人,我讨论理论,就是理论,和打球的成绩没什么关系,但是,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我以为如果理论对头,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很强。

平时在练习场我也和愿意交流的朋友一起探讨,理论还是可以帮助我发现问题和解决大多数问题,这也是我自信的来源。

 

首先我的文章都是我学习高尔夫的心得,只是我有一个习惯,思考不成熟的一般就不晒了,这样评论的空间似乎就少了。我平时写的多一些,放在博客上估计一半都不到,还有心里想的更多,因为太懒,就只好留在心里。

 

我喜欢写这些自己专门研究、实践的心得,一则写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总结,然后与他人互动也是一次再认识的过程。有东西晒出来,总比闷在心里要好的多,如果还能对其他人有帮助就更好了。

 

我是非常支持国内教练的,我写了这么多文章,其实并不仅仅是鼓励普通的球迷自学,如果普通人没有相关的体育常识,以及很强的阅读能力,再学习能力,想靠自学高尔夫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写的这么多文章,我觉得最容易收益的:一个是普通的刚刚入门的球友,为他们指明方向,了解自己能力的界限在哪里,这样不论自学还是找教练都可以做到心里有数;另一个就是初级教练了,因为对教练而言,明白动作的原理,不论是沟通还是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我一直希望用更浅显的文字,来描述高尔夫的相关技术中,让人不容易理解的东西;虽然国内的高尔夫书籍并不多,但是对普通人来说也够多了,是不是去买一本,就能看懂了,可以自学了,相信大多数人都试过了,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这也包括练习唱的一般教练,他们可以教动作的型,而不能为球迷解释其中的原理。为什么?其中的关键就在绝大多数书,只描述了动作的型,而没有说出其中的道理,为了文字的简洁、好读,在动作描述中又省略了背后的很多基础性的东西,比如动作所需的力量和柔韧性,结果,身体素质差的球友在这种指导方法下,就更加悲剧了。

还有不同的目标,也造成不同的需求,而大多数书籍的要求都是以职业为蓝本的,业余百杆左右的如果跟着走,一路都是陷阱,不跳脚才怪了。

即使美国的那些高尔夫的祖师爷们,他们的书普通人也不是很容易可以理解的,比如本霍根的书,他的对握杆做了规范,他提出了单平面,大家都在使用,但是他并没有告诉大家其中的原理。为什么需要这样握杆,握杆与身体动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同样他的“单平面理论”大家很接受,但是他也没有说清楚,怎么样的身体动作才可以配合做好单平面,这让大多数看书人就非常纠结,看看简单,学起来非常复杂,甚至很难。

大家非常推崇的《红宝书》,其实细看下来,作者只是把他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了总结和记录,但是并没有说很多为什么,只要你照做,而不细细讲清其中的道路,喜欢追根究底的人,读这本书也会产生纠结的心态。

 

我也不想把外面有关高尔夫教学的书,按图索骥用自己的语言抄一遍,贴上我的名字,变成了我的系统,国内现在这样出书的太多了,最后有结果吗?

 

我只想写一些对自己、对他人的都有益的文字,让高尔夫变的更容易理解,就这么简单。比如,我刚学球的时候,人人都在说翻腕,我作文提倡忘却翻腕,而从动作上去改进身体的转动,让手腕自然翻过去

再比如,业余的很喜欢讨论释放,我有写释放的文章,目的却是让业余的球友忘了释放,因为为了做到释放,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还需要最好的教练帮助,普通人如果不具备相关的条件,就很难学好这个动作,当然,我也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害人的事情一定不会做。

 

很多时候,真相并不是让人愉快的东西,同样的,告诉别人真相,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教练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是帮助学球人更快的掌握高尔夫的各项技术,是让人觉得这复杂折磨人的高尔夫,在教练的帮助下,这些动作做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东西。如果业余球友的那些错误动作,对一个教练也是很难理解、很难纠正的话,那么这个教练只能说,自己对高尔夫的理解,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

 

我觉得如果对高尔夫真正理解了,高尔夫就很简单,高尔夫就这么一挥,再难也是有极限的。我想就教学业余的球员而言,布茨哈蒙、大卫利百特不会说高尔夫很难,比如最早看到一本大卫利百特写的图文并茂的书,是有关纠正各种高尔夫挥杆毛病的书,很详细,对于业余球员的常见病,他们的标准药方早就开好了。

 

好教练就是药到病除,就是这么简单。教练绝不能把高尔夫聊得表面上很美,与球友相互认同,关系融洽,但是最后告诉球友击球很难,你的问题要慢慢来。这个就像一个人生了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态度很好,聊得很愉快,但是下药的时候说,你的病很复杂,一时半会治不好,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

 

前几天,小郁在博文里说了几条有关教练的要求,他说了四点,认为很简单,第一、让挥杆漂亮,第二、打得更远,第三、纠正大右曲,第四、增加稳定性,这其中除了第三大右曲,比较好办一些(这其中解决方法还有不同,还可分为用正确的方法,或者不正确的方法),其它三点就太难了,如果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教练,肯定可以做最好的教练之一。我相信如果中国有很多能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教练,对大多数球友来说,就能完全改变他们对教练的看法。

 

对高尔夫教练来说,真正难的,是在最顶尖的高尔夫选手层面上,如何让选手挖掘出身体最大的潜能,去夺得锦标,其中的技术非常之细腻,是为探讨高尔夫最终极的目标,如何掌握最完美的高尔夫技术,让击球的效率达到最高,到这个阶段,才可以说高尔夫是“艺无止境”,很难很难。

 

有些教练把普通的高尔夫教学,弄得非常复杂、神秘,高深莫测,除了可以迎合初学者被高尔夫频繁折磨的悲伤心态之外,剩下的想想也就明白了。

 

我以为能够解决问题的教练才是真正的教练。

证书、文凭不能帮助解决问题的。

 

我知道有种人是不喜欢理论的,就是拎着杆子直接下场,或者到了练习场自己猛挥,他们不听任何建议,除非是赞扬,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最终只要打得开心,成绩能好就好,不好下场了一顿大酒都补回来了;这其中有些人往往还有很好的运动能力,很好的手眼协调人能力,上手可能特别快,甚至一年就见七了,以为这是天才。其实这是误区,最后如果想打特别好的成绩,结果一定很崩溃。比如有的转了职业以后才知道,原来职业打球和原来的完全不同;比如有的去了业巡赛,见证比赛的球场以后才知道,原来高水平的高尔夫是那样打的。有人甚至太刻苦,把身体打伤了也是有的;比如有的人最后把腰间盘也打突出了,什么问题,闷头打自然不知道原因。如果真懂一点理论就很简单,一是腰腹、腰背的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腰椎受力太大;另一个可能是在疲劳状态下练习过度,身体疲劳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肌肉力量懈怠,提不上力,再多练,压力都聚集到腰椎上,不出毛病才怪了。这些事情多懂点理论就很容易解决;感觉不适,早点停下来,然后增加腰腹杯的肌肉练习,力量足够了,腰椎自然就好了。

比如还有很多人练习时,切杆好好的,但是下场了到了关键的时候,青蛙跳就来了,什么原因,排除练习量偏少的原因,还有就是练习的方法不对,关键动作出了问题。

 

国内高尔夫整体水平还是弱一些,这个就像美国人的乒乓球整体水平和中国整体水平之比。如果有时间天天练,还能找到高水平教练的帮助,在业巡赛晋级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自己瞎练不会有所得,更不能以平时的成绩为蓝本练习,因为普通以盈利为目的的球场与比赛型的球场的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

我一直很想去业巡赛之类的比赛去试试,但是我自认懂点专业,也就有自知之明,体能是一道天堑,让我一天到晚在书桌前坐十多个小时,一点问题也没有,几十年的习惯了;爆发力也是一道天堑,这种年龄,就是美国的第一流职业选手也都去打冠军巡回赛了。

不过我当年开练的时候,倒是瞄着职业比赛的要求,学习各种职业的高水准技术,以后有空写写,我想会很有点意思。

 

我最早学球,稍稍了解了行业的现状,就决定自己来解决教练问题,本来以为我以为自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学能力超强,挥杆学成只给自己留了一年时间,三年参加比赛的积累经验,估计50岁之前还可以参加比赛,没想到高尔夫这么难,最后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搞定这个大致的动作框架。

我过去说过,业余人犯过的那些错误,在我学球的过程中,基本都犯过了;每一次重新开始,每一次局部动作的改变,都会给整个挥杆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每次精神崩溃之后,我都必须找到问题的出处,再向前走。也许正因为这种经历,我在平时看到很多人的问题,回答就比较轻松,让很多纠结的人非常不爽,其实我只是受伤的时候早一些而已。

 

 

其实大多数人来到网络,第一交友,第二为了获得认同的,其次才是为了学球。大家都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或者事业已经定型,用冯小刚的话来说,就是用高尔夫来奖励自己,发帖最重要的是张扬自己,而不是为了认错和附和别人,让自己的心灵受屈。

比如有人晒了很多动作,自己感觉不错,本来为了获得认同,结果被人说错的,就比较煞风景,言语之间就不会很融洽。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触摸高尔夫的核心,其实问题不在高尔夫,而在于我们自身的问题;高尔夫并不难,难的是我们给自己的心灵设限了,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给自己上一道沉重的枷锁,就是“我不能错”,中国人的面子观实在太强大了。然后,很多人又给自己再加上了很多理解之外的砝码,比如名牌大学,博士头衔,事业成功的经历,甚至各类有关和无关的证书等等,这些真的都有助于高尔夫的学习?

其实,太多的高尔夫之外的东西都是容易误入歧途的诱因。高尔夫,就是高尔夫,它自身逻辑并不会因为不相干的因素而改变,你应和了,它就给你奖励,你错解了,它就不睬你,甚至惩罚你,就这么简单。

在我想弄通高尔夫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问自己:你真的都放下了吗?你放不下自己,就只会被高尔夫抛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