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学球方法、由来、习惯

(2014-11-24 15:20:34)
标签:

高尔夫

体育

标准挥杆

理论

分类: 我的中年人学球方式

 

我的学球方法、由来、习惯(维清)

 

我现在已经决定尽量让动作定型,当然不是说动作已经漂亮完美了,到一定年纪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是想明年看看,自己最好的成绩到底可以多少?当然也需要依靠冬天的准备期训练,是不是、能不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我知道我的文章一直让很多人产生误会,这个主要是我学球方式对常人来说本末倒置,因为大家的学球方法基本上都是先练,后琢磨,最后不管明白不明白,为了急于获得好成绩,稳定一组动作,上了台阶,再说后话。

 

而我学球的方法,完全是从理论开始。实践在后,不讲成绩,只讲理解动作的原理,其实也就是一个自己做自己教练的过程。我整个过程坚决执行初衷,绝不因各种的外界干扰而受任何影响。有人说我也是从理论学习,我一开始就看书学的,只是如果中间放弃理论,转而追求成绩的话,那就是把自己的理论路给放弃了;这主要从结果看起,你是先要成绩还是先要理解,大多数人肯定先要成绩,大多数人认为,最好是一年破八,因为这也是人的基本思维,学的快的人,总是最聪明的。当然这个如果是身体素质出众,又偶遇顶级好教练,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把全挥杆的整体动作各个环节都弄明白,这是要比打把势多杆,偶尔见七要麻烦得多了。

 

其实成绩出得早,意味着动作定型早,而太难的高尔夫动作,对普通人来说,一、两年难以理解,身体条件差的,甚至身体的素质还不能适应高尔夫的正确挥杆要求。太早定型肯定会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成绩很快就遇到瓶颈,就丧失了顶尖层面上的竞争力。改动作就如在一张画过的画纸上,擦去痕迹,再画新画,怎么弄都可能隐隐约约的看见旧痕迹,而坏了新画面的整体效果。

 

我这么多年坚持摸索着前进,绝不定型动作,虽然也会在具体击球时,养成很多不自觉地的坏习惯,但是在主动意识层面上,还希望保持较多的空白,为以后提供更多的增长空间。当然也就希望了,因为这么多年只要不是用正确的方式挥杆,那么肯定会养成很多坏习惯,对动作的实验越多,坏习惯也就越多,这些都是相辅相成了。

这种方法最大的不利,平时打球想着动作,基本很放松,对成绩就没要求,也就没有很好的成绩出现,常常受到周围的很多压力,对常人来说难以想象,包括周围的一些朋友也不理解,甚至有人断言我打不好球,这辈子见七太难。我觉得非议是正常的,毕竟让绝大多数人有超前的眼光和思路也是不现实的,这就是现实的生活。

 

我练球刚开始,就决定短杆和全挥一起开始,很快就发现推杆很重要,于是推杆、短杆、全挥一起同步进行,大概一两年的时间,推杆和短杆的动作就定型了,后面就是长长地磨练手感时期,中间有很多反复,各种细节的纠正。

推杆我过去写过一些心得,其实推杆的技术要求最简单,剩下的就是对肌肉的控制,这个非常麻烦,而且与技术没什么关系,很多大牌球员也倒在推杆这一环节,原因也在于此,忽略了肌肉的控制技术,而完全归结到技术动作,换了很多动作,肌肉控制不好的人依然如此,最后祭出的绝活是胸推,主要也是借助大肌肉的运动而避免小肌肉群不可控制的颤动。

短杆的技术并不复杂,但是种类最多,需要一项一项练习。我比较注重基本功,在最初的大约五、六年时间里,比如我始终保持杆面方正的练习,这个对切推是非常重要的,我不主张在没有做好方正触球的前提下打开杆面,所以除了下场打沙坑球,我打开杆面,其它一律方正杆面击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精准的短杆需要最精确的击球;后来也发现,还是有点误区,就是在打劈起球的时候,早一点打开一些杆面,或者可以效果更好。剩下是全挥杆,最后改来改去,错误反反复复,一直纠结到去年,对我自己的全挥杆框架才基本定下来,今年基本上是一个把自己认识的动作体系,用自己身体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安装,剩下就是调试和使用阶段了,希望半年时间足够了。

短杆的技术是我的理论里唯一没有涉及的,因为短杆涉及的基础原理并不多,而且切滚球的动作要领还和推杆差不多,一些要诀都和秘笈差不多,比如有人说,我练习场好好的,为什么到了球场,尤其是关键杆的时候,老是剃头或者啃地呢?这些都属于此类问题。

 

我学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认死理,什么动作都要问个究竟,这也是打小养成的习惯,所以造成学球太慢。

比如一个握杆我几年里面改了很多次,最后才感觉象样些,因为一开始是做不到那种标准的握杆的姿势,常人很难刚学球就可以做到双手的食指与拇指的闭合,并将开口的延长线指向右肩。很多人质疑高尔夫没有标准,其实握杆就是一个很少产生异议的动作。只不过高尔夫就是这样你用什么动作都可以打,而且可以一直打下去,甚至有一些职业大牌也不一定很标准,但是有一个事实大家一定要看到,就是非标准动作的,基本上以长人、巨人居多,但凡小个子动作都很标准,为什么因为小个子在长人如林的高球界,必须借用最接近标准的动作,将击球效率达到最高,而长人因为距离有余量,即使动作不标准有所损失距离也无所谓。业余人无视标准,主要是成绩对他们并不是非常重要。

 

还有比如起杆,普通人并不重视,觉得这有什么,其实起杆最初的5至10厘米是非常关键的,怎么做完全决定了上杆、顶点、转换、下杆、击球的各种行和效果是否达到最佳,当然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再加上起杆之初与身体各关节之间的关系,说实话,为弄通这个问题,我估计前后花了几个月的事件来琢磨这个小小的细节。

 

我记得最初学球的时候,在网上收到一本书,是介绍高尔夫的动作要点有63个,都做好了,就是完美挥杆,有空我去过去的文件包找找看,找到贴给大家看看,蛮有意思。

 

最初几年为了弄清楚重心转移的问题,我翻了很多书,都是很粗略的描述,没有细致的定量解释,后来总算买到一本英国人写的书,其中有图文并茂的解释,有上、下杆左右脚的分配比例、变化,当时幸喜若狂,后来试了试,还是难以用到整体挥杆上,现在知道了,原因在脚底上面的胯部运动如果做不好,脚底的感受就不可能正确,强做没有任何作用,最近这两年终于在重心转移上有突破,其中也有得益于本书中的脚底分量的介绍。

 

在高尔夫动作的研究过程中,我是一个一个关节反复的研究,从单个关节到单个关节与整体动作的关系,很多动作都是反反复复很多次的来寻找其中的奥秘,正好我练球的中间几年遭遇了很多事情,常常因为太忙而停止一段时间练球,再回来就又重新开始,故而感觉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理解特别扎实。

 

我最后完成的就是学会如何正确的转胯,然后就是重心转移,想要真正打好比赛,重心转移不能错是最基础的,一个人即使动作并不一定完美,但是重心转移完美了,如果短杆、推杆都好,成绩就不会差。一个教练只有明白了重心转移的要点,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一个教练把理论弄得极其复杂庞大,但是如果重心转移不明白,那么他永远是只能是一个聊球让人舒服,而不解决问题的教练。

现在我自觉一号木距离增长迅速、成绩的提升,就是因为自己在重心转移问题上的突破(花了八年时间,代价实在巨大),其实现在练习量还没有增加很多,重心转移的正确,可以让每场的很多大失误变成小失误,好处多多(当然失误还是有的,那是身体不听话,练习不够造成的)。

我总结下来,现在如果我开始学球,第一是握杆,第二是转胯动作,第三是重心转移,然后才是上半身的转肩动作和其它的手部动作,提升成绩会很快,估计三五年就可以打得很好。可惜时光不能倒转。

 

理解理论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从理论到实践,也同样是非常困难的,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何尝可以很容易的呢?没有,没有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