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美巡中国赛李昊桐体育 |
分类: 明星风采点评 |
美巡中国赛为中国职业立标准(维清)
美巡中国系列赛赛在一片兴奋、喜羊羊的气氛中结束了,主要的原因,就是下半年脱颖而出的李昊桐,不仅拿下了百万奖金,更是夺得了巡回赛最有价值的美巡次级巡回赛的参赛全卡,美巡中国赛的好事都让中国的小将一人占全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理念。
美巡中国赛的第一年成功,首先是中国球员的出色表现,在国内最好的球员吴阿顺、梁文冲都没有参加的情况下,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应该说让人喜出望外。
成就
赛后看到更多的积极的回应,比如有新闻说,明年吴阿顺、梁文冲要打这个比赛。
还有当很多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新生选手,看到中国少年轻松拿到百万奖金,以及美巡的次级巡回赛的参赛卡,会不会明年也来凑热闹,让比赛更加激烈?从今年奖金榜的前几位老外选手状况来看,他们的奖金额在50多万人民币左右,他们在中国历练一年,开销足够,略有盈余,以他们的水平,估计在其它低级巡回赛,只能贴钱打拼,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年初对美巡中国赛所有的质疑也随着皆大欢喜的结局烟消云散了。很多参赛的选手也都对比赛赞誉有加,新的赛事肯定称不上完美,但是糟点实在不多,新生赛事能办到这个结果,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大欢喜结局了。
很多时候,能够向前看,能够用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问题,能够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能够不以自己情绪做判断的依据,最后就更容易得到准确的预判,也就不会出现赛前的罢赛的不合谐之音了。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第一年的赛事,国外选手的整体实力,还是超过了国内的选手,巡回赛的大部分奖金还是被外人拿走,奖金榜前几位的老外选手,几乎没有熟悉一点的名字,这还是一个没有被业界关注的赛事。在李昊桐夺冠的这一周,澳大利亚公开赛正好同时进行,美国年轻小将斯皮思大比分夺冠,但是这篇新闻稿最后拖了一句,没有中国选手晋级。中国整体的水平还是偏弱的。
当好吹鼓手
我觉得对中国的职业选手来说,如何利用好这个美巡中国赛的赛程,从中获得锻炼,是所有想要走出国门选手的必由之路。
我一直说中国的职业高尔夫选手是中国所有项目中最幸运的,在水平如此低的时候,就可以参加诸如汇丰冠军杯、宝马大师赛这样的世界级大赛,和世界最顶级选手同台竞技,除了感恩,应该还是感恩。作为普通的球迷,最希望听到的是各种振奋的语言,但是最后都被混杂着各种抱怨和不满的声音淹没了,我觉得这是国内职业球员自身最大的损失,有的人把责任推到了中高协的身上,其实,我不想说高协是完美的,我只是想说,高尔夫是个人项目,如果你把自己练成了斯皮思一样的本领,中高协还不把你捧在手心里,还怕化了。我以为一个项目做烂了,作为市场主体的球迷,最多转个项目,或者如足球、篮球一样,球迷会以国外的俱乐部为主导,他们不过是转移兴趣转移消费,留下的吃职业饭的,只有苦熬了。
职业球员即要从行业中,竞争自己的位置;也要为行业做贡献;不能挣锦标,也要为行业当好的吹鼓手,因为这就是自己饭碗的根本,所以多关注好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改掉坏的就是根本的根本。
职业联赛
如果以美巡赛、欧巡赛的球员为标准,国内的职业选手几乎都只能算半职业,因为国外一流的选手,全年的赛程几乎排满,很多时候,一周接着一周,连续比赛,中间可以调整的时间是很少的,从年初的技术、体能的储备,到赛季中的常规性安排,都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在美巡中国赛开始之前,国内的比赛规划性不强,很多时候受制于赞助商的安排,有赞助多些比赛,没赞助商少比赛,或者不比赛,所以赛事凌乱,很多时候赛程宣布时间过晚,想打比赛的职业球员很难根据赛程来调整状态。
现在有了规范的美巡中国赛,全年12场,规范完整,如果明年再增加几场比赛,球员自己再加上能参加的亚巡、同一亚洲的比赛,或者有外卡资格的欧巡赛,要填满整个赛季就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有紧凑的赛程,球员就可以按照国外大的巡回赛的节奏,来准备和安排自己的比赛节奏,一旦适应了,走出国门就更容易成功了。
年初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么好比赛,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很好利用的问题,现在看来李昊桐是最明白的球员,试想如果这个新生的巡回赛一旦被公认了赛事的价值,如果更多有实力的球员来同场竞技,凭他的能力,他还能轻松地得到今天的所有?很多时候,机会就在那里,只在有没有去抓住它的心。
李昊桐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他明年要去打美巡二级赛,我个人觉得,他需要认真规划,既要用好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又不能期望太大,因为美巡次级赛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他还年轻,不要陷入在超出自己能力的漩涡里,信心都是通过胜利来获得的。最好不要做全年打全卡计划,而是做阶段计划,主要是锻炼能力、磨练技术、积累赛事经验为主,把次级赛分成三段,积极准备开赛的四到五场比赛,打好了,继续,打不好回国进行相应的整体能力的提高和改进,中段的空缺,在国内参加一些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比赛,到赛季末再去打最后的四到五场比赛,体验赛季末的竞争激烈的场面,为以后在巡回赛真正的打拼积累经验。这样的安排,不论是从财务预算上,还是从赛事的信心保护上,都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余地。
改好一点
前两天看了新浪小编把巡回赛里很多选手的动作截取做了短视频,非常好,一比较就看出了差距,李昊桐的动作更规范一些,所以打得也很远,成绩最好;其他的选手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不能让力充分的发出去,也就难有距离和稳定,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利用赛季的休息阶段,来做好的改进。
看采访李昊桐的新闻,很吃惊他年纪轻轻就有腰伤了,估计和他大幅度前倾的动作有关系,大幅度的拧转带来了很远的距离,但是受伤就不好了,看着他纤细的腰身,感觉可能与腰腹力偏弱有关,看来他的体能训练要提前了,尤其是腰腹力量的增加势在必行,而且要找最好的体能教练,这种年龄是不应该有这种伤的,一旦成了习惯,很快会断送职业生涯。
过去中国体育在青少年的训练中,有不科学的提前上量,把人练废的例子,但是现在如果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对的,既然是从事体育活动,练习体能是必须的,区别只在怎么练,怎么加量而已。青少年的精力充沛,可塑性强,所以,只要遵循,不要过度疲劳,不要负重太大,不做大重量的负重深蹲等等,一般的体能的训练项目,其实都是可以做的,让孩子身体素质逐渐缓慢的上升要成为原则。如果已经在打职业比赛,不练体能,有的时候,身体反而更容易受伤。
好事不言多
美巡中国赛的真正的意义估计还要过好几年才能为大家充分认识,从培养中国职业球员的角度,这个比赛是非常适合的弹力器,可以把中国的职业球员托弹上去。
再说更多的比赛对中国的球场也是好事,国内建设都是追求高大上,所有球场虽少,但是锦标赛级别的球场非常多,通过比赛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球场的好,对于国内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也是大好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