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麦基训练营思考(一)
(2012-10-01 23:12:37)
标签:
麦基好莱坞电影长白山天池杂谈 |
分类: 电影评论 |
值不值得
今天终于看到了长白山的天池,曾经的向往,梦一样地方。从西坡上的山,要坐景区的巴士,四十多分钟的盘山路,然后要走1千6百级台阶,到达2000多米的海拔,总算看到了一汪安静的湖水,在火山岩坑里盛着,路边、山头有积雪,很冷的天,有阳光,就有温暖,在阴影里,需要穿上羽绒服。这是北方的风景,简单而有气势,昨天还说今天有雨,到了山顶却是蓝天白云,给这纯净的高山湖泊,映出美丽的背景,景色更加怡人。
拿着照相机拍了一些照片,在脑海里,映出的都是电影,心里想着,这些美景在我以后的电影里,我会怎么用?
前几天刚刚结束的,麦基“2012中国编剧培训营”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来的飞机上,一直在读黎宛冰女士主编的“遇见罗伯特麦基”,看了前半段,好像是麦基的讲课,所以越读越有味道,就把这当成去年麦基讲“故事”的课程培训了。
一大早出发,我还把这本书放在背包里,想有空时候读一读,结果当踏上哪一千多级台阶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个是我背着电影朝圣,除此之外,就是为了让我多受苦了。
长白山景区的管理很好,木板栈道修得很扎实漂亮,景色很简单,爬山却是挑战,希望这里以后不会有缆车,北方的风景简单,有了这步行的艰难,看到天池风景,就倍感珍惜了。
年初盛大新丽发出将要举办第二期培训的时候,我就打好了要参加的准备,后来报名开始,我也是最早报名的吧,培训营发了前排就座的红色VIP证件,给与了一点小小的优待,坐在前面,最大的好处是不好意思打瞌睡,哈哈,这很重要。
去北京之前太太说,你这把年纪还要去当学生,有意思吗,想学什么,还来得及?
报名前,我脑海里也在转悠这个问题,我值得吗?我还要去学什么?报名以后,我一直抽空阅读《故事》,虽然这本的观点、写作切入点很新颖,但是对于一个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我来说,麦基所说的没有特别新的东西。麦基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好莱坞电影的精髓,用电影画面讲故事的一些原理,这是有关电影本体研究的最佳结论。明白麦基的道理,才是真懂电影,或者工业电影。
这世界上,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但是谬误的道路像迷宫一般,走错了还以为自己是在摸索。真理的道路,即使你还没有到达,你也一定可以看见真理在远处闪光,催促你快些走。
听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到北京学什么?这次是讲类型片,最初报名前的一丝犹豫来自课程内容,惊悚片、喜剧片、爱情片这些实际的针对性讲解,会涉及到大量的影片案例讲解,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喜欢概念、理论探讨。喜剧片我有点畏惧,因为平时还是比较安静的人。没想到,麦基讲喜剧,一句话将我的戏剧观念颠覆了,他说戏剧就是愤怒的表达,还讲了一个好莱坞笑话,说是好莱坞的聚会,如果请了喜剧作者,就要顺带着请警察到场。我暗暗地想,难道喜剧变成我的宿命,因为我内心愤怒无以复加。我甚至想,为了这句话,我的这次北京之行,就太值了。
麦基去年课程非常轰动,在微薄中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最近这些年,还没有将重心转到电影上来。对麦基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才知道有《故事》这本书,本来想去买,没想到书房里一翻,很早就买好了,可惜从来没有翻过。买书是我的爱好,好书一般不会漏过。随着年龄渐长,看枯燥理论书的迫切感越来越淡漠,大多数此类书籍,我都是当作需要写作时候的参考书买进来,为以后做准备。
编剧营一共5天,再加一天论坛。每天十一个小时,对体力是极端的考验,上下午都有一小段时间,犯困厉害,难受至极。到第五天的时候,体力几乎崩溃,以为自己要生病了。最难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这值得吗?
今天在山顶上,看到天池这一汪的湖水之时,我也在问自己值得吗?这么简单的风景,值得千里迢迢赶来,我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