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维清weiqing
维清weiqing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34
  • 关注人气:3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理论打球也有乐趣

(2012-08-12 15:07:33)
标签:

高尔夫

初学

挥杆

体育

果岭

理论

距离

分类: 我的中年人学球方式

 

前几天因为距离与手感突然爆发式的增长,特高兴写了两篇文章,尤其是写了《打远和释放》,这是本来就是感兴趣的话题,帖子后面有很多留言,也让我想到了很多。

 

我一直说,我是以理论为主,所以,写文章大多是和理论有关,下场感觉写得少,因为觉得乏善可陈。理论研究得多,因为过去和职业体育接触得多,接触的早,自己也喜欢琢磨一些东西,这些是我的优势使然。比如:老詹的优势是特别执着有专职的摄像师,所以詹体一般人坚持不了,弄这么多照片、录像,无数的统计数据,旁人基本不可想象;平常心的优势也是常人难以企及,除了她的刻苦,能够得到陈清波等大师,以及很多日本高水平教练的直接指导,也是平常球友望其项背;还有无言的喝喝酒、吹吹牛,插科打诨,非常好看,所以人气极旺;还有老唐的天马行空,赵哥的球场满天飞……其实,我觉得各有所长,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写字的乐趣,然后有人和声,大家一起乐。

我觉得理论就是理论,如果这个理论要靠好成绩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未必很足。我喜欢理论上的讨论,不喜欢通过晒动作和用成绩来证明理论,这是我的个性和运动认知决定的;当然,也因为我没有时间,好成绩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有长时间的练习,不然不可能稳定的动作和成绩。这个就像要刘翔教练出来跑跑,估计他一发力,腰就闪了,何谈成绩;可以肯定他动作不会好看。

理论肯定是指导实践的,但是理论有其,独立性,比如有人在我上一篇博文后面留言“扯蛋”,被我删了,我不想回击,没意思,高尔夫还是绅士一点比较好。如果认为我有错,直接批评就行,如果我说的对了,你不认,那么打球就会很纠结,因为正确的路不多,错误的路有千条。

 

这一年多,在新浪我写了很多理论的东西,表面上都很浅显的,但是也有很多比较深层的讨论,但是,我一般点到为止,因为这里大多数是业余的为主,太深奥的理论,对业余的没有太多的必要。

写这些文字,一方面是逼迫自己进行总结,也可以了解大家的反应,同时也希望这些经历,对初学有用,好少走弯路。

打球的人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经验主义为主,打了再说,甚至可以打得很好,比如一年见八,甚至见七;一种是在理论指导下学习;我觉得如果在最顶级的教练指导下,一年见七,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但是,前者大家都知道,成绩会很快衰退,反反复复很受伤。如果是理论指导下的练习,基本功比较扎实,成绩就不容易大起大落,有什么问题,比较容易自己去解决。

 

我最初学球都是通过读书、录像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挥杆,我的习惯,每个动作不弄清楚原理,决不越过,一开始很多动作几个月也解决不了,比如上杆过度,反反复复花了大概一年多时间。理论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我记得最初读《职业挥杆》,对一句“臀部后坐”产生了兴趣,觉得这是打球的关键,但是在练习场不论怎么也坐不下去,知道问题重要并无助最后弄通这个道理,最后的解决是在去年,也我花了四年多时间才明白这个原理,而且还发现,对业余来说,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动作,有很多规避的方法。很多理论,不是很容易懂的,尤其是没有深入其中,更不容易懂,这个初学者要注意,有时不能特别纠结理论。

一般有初学球友,问我要不要请教练,我都说一定要请教练,即使普通也比没有好。自我摸索也不是不行,但是大多数球友都没有大量的练习时间,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没有很好的运动经历,自我摸索有时会受伤,整个过程也非常地长。

如果是打了很多年的球友,需要改动作一定要慎重,愿望和现实有时距离会非常大,而且,重复的练习如果掌握的好也可以增加距离和稳定性,但是一定要心定。

还有人谈到,我五年言悟道,认为这是本霍根锤炼几十年的事情,大概觉得我时间短就是肤浅,这个以后我有时间另文说明,包括初学者怎么读书和看杂志,这里也有很多误区。要弄通高尔夫道理,并不一定范围仅仅限制在高尔夫之中,以后说吧。

 

 

过去打远的经历

我打的最远的是刚打球一年多,非常痴迷,那时时间也多,每周下场一般有两次,甚至还多,不下场就尽量去练习场,晚上有时看练练身体。最远打过两次300码,一般也在240吗左右,多的时候260 也是经常的,不过这些肯定都是顺风球。

学球五年多,早期写了很多练球体验,但是,我觉得都是瞬间的感觉,而我的写法又不是调侃的口吻,容易误人,所以,都没有晒过。

以后我会晒晒这些早期的体验文字,再做一些说明,因为初学者很容易走弯路,我就是这么一路弯弯绕绕地走过来,所以时间花得特别长,但是我想对初学者应该最有用了。

----------------------------------------------------------------

《第一次最远距离310码》

注:2007年3月19日,上海“南宫馆球场”

 

今天有点兴奋,总的杆数虽然还是一百多杆,加三加四太多,有的洞可能打爆,但是亮点不少,其中最高兴的是,一个四杆洞,380码的距离,一号木开杆,又直又远,借着顺风,走到球前一看,距离果岭只有七十多码,这一杆距离达到了310码,学球半年的最大的成果了。这个星期,本来正在纠正我的上杆过度的毛病,让左手臂直一些,那么就可以获得额外的力量,让我的开球距离增加。上几次下场最大距离是260码,没有想到上杆过度损失的距离竟然如此之大。而且顶风的开球,最好的也有260码左右。

其实,今天下场是陪朋友的,也属于三陪的范畴,并不是我自己的找感觉的时间,没有在开球之前练上两盒球,匆忙下场,前九太多加三加四,后九好一点。当然,我还是继续我的亮点和糟糕结合的方式打完全场,一共得到了三个帕,好几个簸箕,好几个加二,然后,特别多的大右曲等等,下面还是要回到练习场,继续我的稳定挥杆的策略,不过现在要加上一项,触球瞬间,如何切入的角度,先球后草皮的工程,成功了杆数就会下降很多。因为这次170顶风,球道上5号木上果岭,长草区3号木200码上果岭边,以及果岭边的切杆、高吊球,两推杆等等,都有好的表现,就是铲草的角度不对,打坏了很多球,还是要有针对性地多练。

---------------------------------------------------------------------

这些文字有点老詹流水帐的味道,不过很好的记录了当时的心情,纠结的心态,迷茫地走,当时还用的是R杆身10.5度的一号木,后来S杆身9.5度,现在用的是SR杆身10.5度,有的时候需要服老,时间对身体能力的摧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有感慨,初学一段时间以后,身体状况、感觉极佳,打出的球都非常远,后来为了更多的“贪婪”,修改动作,结果距离严重退化,用尽了办法,始终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更遑论向前进了。

这些年,我也走了同样的路,不满足那个距离,然后改动作,换职业杆,结果一号木距离常年稳定在200码多一点的区间,偶尔打出240左右的距离,就差不多要喜极而泣,有 初遇的朋友,见面说,你的身材,一定可以打得很远,我就差钻地洞了。这中间蕴含了很深的道理,也以后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