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是我们打球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被描绘很神秘,又难以触摸;不过对于业余的来说,云里雾里时间居多。
在我学球的过程中,常常也会参与到释放的讨论中,不过我的意见,别管释放,释放和初学者无缘。
好的释放可以打出距离,以及很好的方向。
上篇我写花了五年时间解决距离问题,其实这中间也有对释放的理解,足见难度之高。
有时和朋友聊天,讨论距离重要还是方向重要,我都力主距离第一,我说距离好比造房子打地基,你想造多高的大楼,你就必须打多深的地基;因为最后的成绩,假定铁杆、短杆、推杆的水准都是恒定的情况下,距离的长短可以直接决定成绩的好坏。
高尔夫也遵循,“一寸长,一寸强”的原则。
有人一开始,放弃距离,追求打准,也是一种打法;但是,一旦打准以后,再想打远,必然需要将整个动作架构拆掉,重建基本动作,因为打远需要身体大肌肉块之间的相互协调。
打远需要的是身体大肌肉块的协调动作正确,比如大腿、腰腹的力量,大肌肉块发不出力是打不远的;而打准可以通过调整手臂的挥动来调整球杆,将球打直,相对简单一些。
我开始打球就是用最大的力气打球,越是用力,人的身体就非常僵硬,边上人看到都说,身体太硬了,我也知道硬,不过理解力不够的时候,只能熬。人的身体僵硬了,球的起伏就很大。往往练习多,情况会好些,练习少了,身体欠佳了,太累了都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很多人今天七十多,明天九十多基本上也是这个原因为主。
最近打远的感悟就是手腕和握杆都松了,身体也就松了,球也就好了。好的击球感觉过去也有过,不过不理解,所以不能算,因为今天打好了,兴奋不已,明天忽然不见了,这种情况一直在发生,唯一可做的就是坚持,熬过练球最黑暗的时候。
只有今天打好了,明天依然可以这样打,即使一开始感觉不好,打一会也可以把好的感觉找回来,这才是真的理解。
从一开始,手腕松、握杆松我就很强调,看边上人打球。我也常常说,握杆松一点,或者指着身体上的某点,这里松一点,那里松一点,效果不错;但是就是自己很难松,迷惑不已。后来去年开始关注转身的问题,在解决了转身的问题以后,手上才能松下来。所以,高尔夫的动作是整体的,一环紧扣一环,前面的没有解决,后面就做不到位,这也是打球时间长的人,改动作难的所在。
再谈释放,我为什么说,初学的不谈释放,也是这个道理,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在假定挥杆动作正确的前提下,释放需要球员具备很多硬性的必要条件,比如球杆硬一点,重一点,球员的握力、腕力强一点,这些都是硬条件,如果一个人的握力不足,必然容易握杆偏紧,就无释放了。类似于这样的要求很多,只有做到了所有的一切,释放才会有,单纯的在击球的刹那去追求释放,最终就会一无所获了。
有了好的释放,自然距离就上去了。
在新浪的博友圈中,有两个人的挥杆我们最熟悉了,因为他们上传的录像最多。一个是老詹,一个是平常心,老詹过去评了很多,就不说了,平常心我没有说过,说到释放时候,觉得有必要提一下,很好的例子。
平常心的挥杆,尤其是她的一号木很早就定型了,相比职业挥杆不好看,这几天看她的博克中还有博友,质疑她的上杆。其实,在常人看来很不标准的动作,恰恰是平常心的优点所在。这个动作再怎么打,击球时都难有漂亮的手腕释放,没有释放距离就会损失。平常心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大幅度上杆,加长球杆来增加击球的距离,弥补没有释放带来的损失。假想平常心如果硬是追求手腕释放,在她这个年龄,需要特别高强度练习,超越她姓别、年龄的腕力、握力,腰腿启动的爆发力。这些不是说做不到,而是很可能半途受伤,以她的刻苦,终结她的快乐高尔夫生涯也有可能。现在她使用整体躯干的大肌肉块作为力量来源,用较慢速的挥杆,通过大行程挥杆,来享受高尔夫,距离增加了,身体不容易受伤,这个就是最合适的挥杆,所以平常心是明白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