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到瘀血型体质的时候,我要告诉大家一些东西,这些是很少人知道的,但是,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说到大黄,我们往往会认为,大黄是苦寒之药,会腹泻、伤阳。历史的中医典故上,曾有记载,说某位宦官姓蔡,得了严重的便秘,太医给开出了药方,有大黄。宦官看了,吓得没敢吃,因为怕喝了大黄狂泻不止。后来另一位医生开出了紫菀,入肺经,肺气降下来,大肠有了动力,一切就OK了。可见,人们对大黄的印象,大抵如此。但是,在说到瘀血体质的时候,我必须为大黄正名。在中药中,有两位大将,一位是附子(温阳),另一位就是大黄(行淤滞)。翻开医典,大黄的主要作用:1、扫积滞、降血脂;2、行瘀血。
这里边,我给大家说个典故。清乾隆皇帝活了89岁,很长寿了,在古代皇帝中实不多见。他在位60年,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有一个养生的小窍门,不为人所知,就是他每天吃少量的大黄,就是为了行瘀血,这也可能就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吧。老而不瘀,是在难得。有医家说,人的衰老,是从血管开始的。而血管的变化,到老的时候,就是越来越硬而没有弹性,越来越堵而变得更细,血流量也更加少,血压也更加高,这就是一连串的危害反应,恶性循环。但是,这个量,一定要控制好了,这就要专业中医师给出你诊断后,才能使用。老年人最多的量,大概也就是每天1克,大约两粒胶囊。是否需要服用,请医师诊断才可以。
说到大黄,我们还要提到一位现代名医朱良春。他是当代名医,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老人家90多岁了,有段时间发现自己血脂高,每天吃青宁丸,吃了一个月,发现血脂降下来了,很高兴。青宁丸里面就含有大黄。
其实,中医药,贵在辨证。张仲景的好多方子,都被历代医家实践,异病同方,很有效果。所以,服药,千万不能自己随便,一定要看医生。一味药,在不同的组方里使用,效果就这么不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