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传统养生学堂
传统养生学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75
  • 关注人气:7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药方里的克数换算

(2011-02-22 21:28:50)
标签:

宋体

五苓散

医宗金鉴

杂谈

分类: 念头

    我们常常会在一些中医书或者文章中,发现方中的重量和当今的度量衡不太一样,明显就是古时的原文。遇到好方子,该怎么换算呢?

    比如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煮取一升”的文字,那是不是意味着熬煮的中药,真的要“一升”这么多啊?关于这一点的解释,好像也非常多。到底哪个解释是最标准的?

    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2年7月30日出版的,郝万山教授主编的《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 白话解(第3版)当中,有以下说明:

 

 汉代的衡重 相当于现在的(以下同)

 

1斤 250克

1两 15.625克 (最常用)

1铢 0.65克

 

 

汉代的容量

1合 20毫升 (常用)

1升 200毫升(最常用)

1斗 2000毫升

1斛 20000毫升

 

 

汉代的度量

1寸 23毫米

1尺 230毫米 

1丈 2300毫米

1引 23000毫米

 

 

晋代以后,在铢和两之间加了分

6铢 1分

1分 3.9克

4分 1两

 

 

快速换算表:

梗米1升 180克

半夏半升 50克 (常用)

五味子半升 30克

厚朴1尺 15克(宽35毫米,长230毫米)

杏仁100枚(去尖) 40克 (常用)

桃仁100枚 30克

枳实1枚 18克

附子1枚 20克

大附子1枚 25克

野生乌头1枚 5克

五苓散一方寸匕 5-6克

甘遂末一钱匕 1-1.5克

 

 

宋代(含宋代)以后方书的药量折算

1厘 0.03克

1分 0.3克

1钱 3克 (常用)

1两 30克 (常用)

1斤 =16两 500克

1合 100毫升

1升 1000毫升

1斗 10000毫升

1寸 33毫米 

1尺 330毫米 

 

遇到转换的时候,你记得来这里看下,就知道了。

 

 

 

圣益经络,纯正古典中医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