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圆——甘南、果洛、阿坝安多藏区纪行
(2022-03-23 16:13:36)分类: 情寄山水 |
7月15日晚,从青海返回碌曲,在四川的郎木寺迷迷糊糊住宿了。7月16日清晨,一缕阳光抹亮了微红的东山,站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北山上,我始知道:郎木寺是一个地域名,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北山上的寺是甘肃达仓郎木赛赤寺,有很多寺庙,每一座建筑都金碧辉煌。赛赤寺创建于1748年,“赛赤”有“金色宝座”之意,因赛赤寺第一世活佛降参桑格,曾获得过佛学界的最高学位和荣誉——赤哇,俗称“赛赤”,寺故名。寺后山顶上是甘南惟一的天葬台,我们去时,没有遇到天葬仪式,只是看到刀子、斧头等天葬用具装满木箱,一个人头骨丢落一旁,还有不少的碎骨散落砧板下,三四个水泥墩子焦黑,在其上该烧过不少东西,许许多多风马旗挂在峰顶下,是为送上这通往天堂的人生最后驿站的人们祝福吗?我登上山巅,绿色的草地上,还有一个小的天葬台,几块写满藏文的石片,放在稍高一点的坡上。几只鹰,抑或是乌鸦,在天空翱翔。一条小河吻过北山山脚,这是昨晚见到的那条在村子中流淌的河流吗?等下得山来,我猛然明白刚才目睹的小河非彼河,那河叫白龙江,源头在南边四川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后的神居大峡谷中,两河在东边不远的小桥处交汇。1413年创建的格尔底寺也大有来头,该寺的第一世活佛茸青· 根敦坚赞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七大亲传弟子之一。格尔底寺相对简陋,也有不少庙宇,五世格尔底活佛肉身殿是寺内的精华,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十分神奇。不过,我脱鞋进殿,却未能看清楚肉身,惟见肉身外的面罩。肉身殿外藏民十分虔诚,在不停地诵经、叩长头祈祷。也许只有进了南面的大峡谷,才会明白郎木寺的真谛。谷中溪流清澈,河水哗哗作响,清凉迎面而来,如闻佛语,沁人心脾。谷右遇有一洞,曰“仙女洞”(仙女藏语叫“郎木”),烟火熏得洞口发黑;又有一洞在谷左的山坡上,很宽阔,曰“虎穴”,藏语中把虎穴称作“达仓”。原来“达仓郎木”就是虎穴仙女,这里是川甘青三省民众朝拜黑虎女神的圣地。仙女洞旁,一股泉水从地下汩汩涌出,涓涓细流淌出了与秦岭、淮河并列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白龙江。峡谷两边怪石林立、山峰雄峙,草花、灌木花比比皆是,愈走愈奇,景观奇幻秀美。谷中无水,游人稀少,偶见几匹马驮着游客深入谷尾。我独步行,在极尽处,始闻潺潺流水声。再前行,山谷寂寥,怕有狼,乃返。出格尔底寺,忽见两格鲁派佛寺之间有清真寺,怪不得3点多钟,同行的马老先生一家人就早早起床,该是到寺中做礼拜去了。古老的神话传说、佛的教诲、真主的叮咛,和谐传唱在郎木寺这小小的村镇上空,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奇观。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东北行去甘南迭部县扎尕那途中,车经过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西北部,目不暇接仰望“离天三尺三” 的山峰,我大约算是真正理解了这诗的含义。山上多松柏,郁郁葱葱。“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海拔3000米以上,四面皆山,危峰环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北山岩石灰白,山峰斧斫刀削,巍峨恢弘、雄伟壮观;东山耸峙壁立、凌空入云,似戟刺向蓝天;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为扎尕那惟一天然出入口;西南山逶迤,树木丛生。润吾沟是扎尕那西北的山谷,两山高峙,峡谷逼仄,流水淙淙,“飞湍瀑流争喧豗”。冷杉片片,簇拥在山之腰下,青翠欲滴,大约欲滴入溪流中,还水滋润之恩吧。夕阳西下,成群的摄影爱好者云集西边的业日村高台上,把最美的山色、黄灿灿的油菜花、油油的青稞、绿树昏鸦永恒留存。7月17日一早,我们从东哇村景区北进一线天峡谷。两旁的山巍然高耸,直插云天,平坦宽阔的山路伴随淙淙溪水。“横看成岭侧成峰”,不错的,一峰傲然挺立,再回首,则化为一扇石屏风。一转身,我发觉渺小的自己已可怜站在两扇巨大的屏风下,再前行,四扇屏风看起来即将合拢,我在屏风中仰望兴叹。溪水轰鸣起来,“砯崖转石万壑雷”。走着走着,一瀑如白色的长长哈达,自悬崖上抛下,眼光随之扯进瀑下的深潭。沟谷中绿树成荫,呵护着清澈的溪水。上行到神王庙,一道风马旗横跨沟谷,在灰白而高高的两山上挂上藏人的坚定信仰。玛尼堆上风马旗交织,在旁休憩片刻,遇到三四个藏族小孩和两位年轻的母亲,正采摘雪莲花归来。不久,再前行又遇到一位藏民,大约是牧民。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碰到他人。前方的路我一无所知,只好凭借方向和门票所示摸索前行。过小瀑布、石林,转东而行,丹霞地貌时隐时现,石城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一个“城堡”耸立南山上,有尖塔、楼阁等,形态各异,惟妙惟肖。高山草甸上,估计海拔超过4000米了,鸟儿聚在细细的溪流边喝水,牛羊默默吃草,等我走近了,才抬头瞧瞧,又低头进食,懒得搭理你。草甸南去下行,一片碎石河床铺在面前,石块泛着冷冷的光,化作丝丝恐惧感扑面而来。忽见溪水,缓缓流动,心乐之,顺水而南下,肯定能走出山谷。这是另一个峡谷了,水自碎石滩一跃而下,我也随之慢慢下撤。一巨石卡在两山间,北面巨石塞满河道,形成一个斜坡,水飞流而下,又飞溅进巨石下方的通道,这样的自然造化让人流连忘返。两边的山似乎更加雄伟,挨得愈加近了,溪水湍急,水石相击,轰隆隆作响。水流一处,遇崖而回,再遇崖,又回,作“之”字形潺潺流动,增加着你的乐趣。最妙是谷口,树木阴翳,云杉、冷杉、柏树居多,如堆积在山之腰下,秀丽的景色,给山们添加了不尽的温柔。据说,扎尕那的神叫涅甘达娃,看来,他是一位既崇尚铮铮铁骨,又懂得侠胆柔情的神啊!下行到仙女滩,又东北上行去看仙女湖。7月18日早,村中小转,上行去东哇拉桑寺。拉桑寺创建于1645年,有悠久的历史。寺周围是东哇旧村,木板建的二层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各式经幡迎风飘扬。村旁溪流顺山势而下,水磨飞轮随流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