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博山天门峪村很洁净,古朴镌刻在青石砌成的房屋上。穿村而过,往西北进入石炕沟登攀上山。绿涛溢满山谷,人仿佛浸在绿波里,惟有沿着依稀可辨的一线小径拨拉着、推搡着枝枝丫丫“潜泳”前行。偶尔目光能穿过枝条缝隙,仰望到两峰对峙而成“天门”,柏树生于峰之罅隙,蓊蓊郁郁,“妩媚”流淌进沟谷,“雄伟”二字添至峰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及登上山岭,始知两峰只是南北向的野马岭中往东突出来的一断崖峭壁。岭上很平坦,有庙屹立南头,坐落在“天门”不远处,没有香火,冷清得如山门外那棵寂寥的柏树,只盼得草色青青。北边的防火道早就烧出来了,一片焦土,倒衬托得
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沂源松仙岭村东为鲁山主峰西南麓,驻足四望层峦叠嶂、绿树蓊郁。“人间四月芳菲尽”,而这里槐花盛开正浓,漫山遍野,酷似千万只白色的蝴蝶在绿丛间翩跹起舞。沿山沟东北行,沟底皆是槐树和巨石,一簇簇、一串串的槐花吊在槐枝上,与绿叶相互掩映着,过其下,一丝清香飘入口鼻,让你咀嚼出淡雅。
东行至东北上攀鲁山主峰的山垭口,鬼使神差,我背离鲁山极顶方向,去了西南的苇坪山。天色暗淡,松林阴翳,“
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左传》记载:“(鲁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在公元前500年,齐鲁会盟于夹谷,孔子时任大司寇,随鲁定公参与,此次会盟也就因此名垂青史了。时光飞逝,2500多年了,斯人已去,夹谷犹存。博山石门村北,巍然屹立着峰峦三叠的夹谷台,山南悬崖绝壁,如刀斫斧劈,“猿猱欲度愁攀援”,海拔708米,乃山之高峻者也。每次瞻夹谷台,皆会油然而生“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敬意,它的峻拔雄伟的身姿,让人久久萦怀。
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从淄川峨庄村上凤凰山,在坡上才清晰目睹到青黑的柏树簇拥着的山头,就已经微汗渗出了。山,都是雄性的,任何名字也温柔不了它的本质。春风裁出灌木杂树形状各异的绿色图案,点缀在山衣上,似乎让它性情和顺了一些。西南登顶,一路赏着这些绿,劳累在气喘吁吁里消逝了。山顶遥望东边,层峦叠翠,郁郁葱葱,仿佛天泼绿墨,尽情而精心地倾倒在那岭、那山上,是那样的清,那样的纯,那样的满。山坳里的西东峪村一溜红瓦白墙,色老了些,衬托得那些绿更加鲜嫩,更加恢恢。沿山脊东北行,柏树蔽日,林中春风清新如橘,沁人心脾;新草初露,草色嫩绿,不忍践踏;偶有大花溲疏开在林中,洁白的花儿,紧随着花季的尾声;柏树稀疏处,几棵漏芦绽着粉色的大脑袋花,倔强地立在黄草丛,反复吟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忽有花喜鹊成群结队,嬉戏柏树尖,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鸣声如石子,跌入寂寥的林海,泛起一圈一圈
分类: 情寄山水 |
博山城西,有山岭呈南北走向,旧县志记载其名西大岭,现辟为山地公园。远远望去,它酷似一条绿色的巨龙卧于平畴。那满山的绿呀,仿佛是画师挥毫泼墨一夜之间画出的,那样的新鲜、奇异;遍野没有丝毫的色差,大约绿墨是一次性调出的,被尽情泼在了这幅山水画上。自“绿龙”之东麓拾级而上,人行绿荫下,渐次闪现黑、灰、褐等色彩,此时你会更加佩服“画师”艺术禀赋之高,他赋予了山榆、黄栌诸树枝枝丫丫缤纷色彩,无论走到何处,眼前都是一幅有立体感和层次性的彩墨画。
登顶北行不久,即沿山脊西去。遥望,前面山岭(其实也是西大岭一部分)东西走向,南
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汽车攀上山岭,停在北大岭东部山崖下。下车仰望,连翘花开在悬崖边,宛若给灰白的山崖镶上一道黄边,带上个金箍。东下的山坡上,连翘一簇簇的,团团黄灿灿的色彩,灵动了灰黑的山林。东北的老虎头山高耸山岭之上,岭上南坡的连翘点缀其下,老虎头却依旧不失雄伟之气。只是那山崖西下的新建停车场,把昔日的齐长城遗迹毁坏殆尽,让它重增沧桑之感。
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白石洞在博山城西约5公里处,为山东古迹名胜。几年来不曾重游,心却向往之。
清明时节,疫情渐息,骑车百余里至山脚。迎春花零落殆尽,嫩绿的叶芽衬托出暮春伊始;一片油菜花开得正艳,黄灿灿的,它如菊,“蕊寒香冷蝶难来”;桃花含苞欲放,你说不出花骨朵是白里透红还是红里透白,只觉得“似开未开最有情”;拾级而上,光秃的树木枝条相挽,在石台阶上方搭起“棚”或者“桥洞”,从棚、桥洞漏下来的阳光,温馨了小草,那些草儿懂得感恩,报以星星青色。
分类: 笑谈人生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知是英国还是印度的一句谚语,但它意思很明确:给予别人,你也会有收获。生活中的“玫瑰”有很多,赞美就是其中的“奇葩”。然而,有的愿意“赠人玫瑰”,有的却不愿——虽然有时看起来赞美只是举手之劳的事。
宋朝的司马光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
分类: 情寄山水 |
“春在蒙蒙细雨中”。
3月12日,“好雨知时节”,淋淋沥沥下起来。楼北的垂柳,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新芽,“绿柳才黄半未匀”,春雨冲刷了诗意,一色嫩绿的柳枝,怯生生地瞥着盯着它而惊鄂的人儿。玉兰花含苞欲放,白里带紫,在雨中颇显娇滴。
大家宅在家,群里发了许多花,现在梅花是
标签:
旅游 |
分类: 情寄山水 |
刚登上北博山村北的九龙山,就见一道石“长城”横亘于旁,自山上蜿蜒俯冲而下,欲直抵淄河。村东的擂鼓山方正、稳重,正目不转睛盯着它,似乎怕有什么发生似的。墙体多已坍塌,碎石散落墙基两侧,有的掉在黄草和荆棘间难觅,恰如这石墙的历史被岁月的时光湮没得缥缈而模糊那般。这不是齐长城,它没有如此遥远的过去,而是八九十年前,日本侵华期间为保证淄博矿区“安全”而雇佣民工修建的“遮断线”。线北是敌占区,线南为抗日军民的活动区域。九龙山纵横绵延,石墙随主山脊西北行至峰顶小寨。一路行来,见墙基宽约米许,高不一,据说当年高为3.5米左右,人难以逾越,石色灰白,应为就地取材。柏树与之伴行,青绿、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