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力群文阅读,建构学科素养——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方式的一些思考及

(2020-11-17 13:18:02)

借力群文阅读,建构学科素养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方式的一些思考及设想

 

                            昆一中西山学校  张维维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那么这个集体建构中的“建构”指的是什么呢?在我认为,应该指的就是建构核心素养,那么我们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篇目先行,而应该是学科素养指标体系先行,让学科素养的“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成为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的总目标,所有的设计环节都指向这个目标的达成。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关于这个方面的一些思考及设想。

一、“教”“学”需明白

与传统单篇教学相较,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的外在不同在于“群”,即阅读篇目的增多,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数量、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成果上都有所提高,如果学生不是带着任务去阅读去学习,那么这场阅读之旅很容易沦为泛读式的阅览,而不是以提升语文能力为前提的学习。这就使群文阅读教学的前置学习环节变成了关键点。我认为,群文阅读教学前置学习环节需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并让学生明了这此教学的目的指向,师生做到教的明白,学的明白。

例如,如果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习信息获取的方法进而形成准确高效的信息获取的素养,那么我们设计的内容就可以选择信息呈现多样化的文本,例如新闻、调研报告、访谈、科普论文等,高考真题当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新闻与段压缩”等模块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选文备选;如果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信息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也可以达到一个很好地契合点,那么则可以设计一个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群文阅读教学;如果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小说的叙述视角,那么则要选择在这个知识点上有显著特征的篇目,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第一视角叙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全职视角叙述等。

再如,以思维方法为目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阐述到:“思维方法”是认知加工的关键构件,是个体在信息时代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认知品质,也是未来社会人才所需要的终身素养。所以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要落实思维方法的学习,例如科学思维,它表现在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这种问题。从这个要求的高度来反观我们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设计,光有课内《六国论》《劝学》之类的文章是不够的,在史论、政论、文论之外,还要考虑加入学术论文,并且古今中外结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文”可多样化。

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就核心素养的要求而灵活处理,“文”既可以是文段,也可以是文章,甚至可以是文字。

比如必备基础知识当中的文言实词,学生因其繁多复杂而觉得难以掌握,设计这样的群文阅读就可以将实词出现的课内文段、说文解字中对单个实词的解释和成语结合来设计,这样既可以从字形字义的演变上帮助学生来理解,又可以有文言语段的内语境和成语的联动记忆来助力。

再如高三复习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可以依学生盲点、痛点而设,采取群文阅读+精准训练的方式。高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但是尚不完备,需要在复习过程中逐步、准确的填补。这个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凭借学生在测验中出现的问题为突破点来形成。

例如:如果检测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对于文本的脉络梳理、逻辑层次分析出现了问题,那么则可以根据这个能力点设计群文阅读教学,选择在叙述、说理、抒情等方面层次清晰的文本组合到一起,小说、散文、论述文本、诗歌均可以入选。

 

三、实操不可缺

学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合作者也应是受益者。不管是何种阅读教学方式,最终都应指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关键能力部分指出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第一方面是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第二方面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际操作能力群;第三方面是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可见实际操作必不可少,那么我们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吧这个环节考虑进去。例如:同样是针对六国破灭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课内苏洵的《六国论》设计一个群文阅读教学,以四篇文章作文阅读文本,分别是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何去非的《六国论》、李桢的《六国论》。学生这个群文阅读要感受不同的人写同样的历史会有不同的观点见地,但除此之外,他们在论述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也非常有价值,比如严谨的论证思路,对比论证法等等,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这种论的技巧,这就需要教学设计中拥有实操环节来给学生提供对事件从不同角度论述的机会,并要求运用四篇《六国论》中学习的技巧。

学科素养的建构是一个科学精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很好的助力方式,我们需不断学习、探索,用好群文阅读,建构学科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