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麽是合理估值?

(2013-05-17 09:08:22)
标签:

原因

水分

巴菲特

净值

万美元

分类: 投资心得

    文/紫蝶

    1970年以来,伯克希尔每股净资产的复合增长率为19.4%,每股净利润的增长率为20.8%,42年如此高的增长率无人可及。股价也从1965年底的每股19美元,已经上涨到如今的每股16万美元。伯克希尔的股价虽然高,但依靠的是公司业绩增长,没有水分,伯克希尔每股净资产为11万美元,16万美元股价,市净率只有1.45倍,市盈率也不过10多倍,远远低于大多数A股的市净率和市盈率。

 

      巴菲特希望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以公平价格交易,而不是以过高的价格交易,他希望股票价格尽可能接近于其内在价值或账面价值。这样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就可以不离不弃地和伯克希尔相随相伴一起成长,尽可能多的分享到伯克希尔稳健增长的累累碩果!巴菲特不希望伯克希尔的股票被交投活跃的交易者所持有。

 

    喜诗糖果由一个老太在1921年的经济大萧条中创立,1972年公司的净资产为800万美元,利润200万美元,巴菲特以2500万美元买下喜诗,这样算来巴菲特是以PB=3.125、PE=12.5买下喜诗糖果。这就是巴菲特买优秀企业的合理价格,再看看国

内巴粉们购买好公司的价格是多少?

    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去年的净值增长为27.73%,今年以来的净值已增长了36%以上,目前的净值是1.504元,如果让你花10倍的价格即15.04元申购这支基金,一定会被拒绝的,傻瓜才会这么做的,(当然,目前这支基金已经停止放开申购了,或许想成为华夏大盘精选第二呢?)但在A股市场,我们却会看见人们会出10倍的价格,即10倍PB的价格购买每股净资产增长20%的股票,人是多么的不可理喻?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虽然高估买入了股票,也可能会大赚一把,比如欧菲光这支牛股一年多来就大涨7倍呀!我不否认高估买股仍然可能会大赚,但那是赚泡沫的钱,和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何异!是泡沫终究会有破灭的一天的。当然,如果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可能会坐实这泡沫而不破灭,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预测未来的成分在里面,而未来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谁能担保这家公司不会成为第二个苏宁呢?!

    投资是从大概率出发的,是从常识出发的。高估的必然回落,低估的必然前行。辉煌的(透支)将蒙上尘埃;而遗弃的最终会被发现。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这个本源,就是价值,就是不通过博弈的价格而纯粹来源于公司的回报。而当我们假设其他变量相同,只从估值这个角度入手,低估值当然就是万王之王。低估百分50,就可以轻取一个好公司5-7年的辛苦经营;高估百分百,则意味这个好公司5-7年的利润事先被人领走了。


    两颗树,每年都结一颗苹果。小盘股的树,未来十年会有十个苹果,但第一年就被人吃掉了9个,后面九年剩下1个;蓝筹股,未来十年也会有十个苹果(产量相同),但第一年没人吃,还有人送来了几个,后面九年每年可能会有2个。
    小学生都会算的。前面涨得好,估值高,说明后面来的就只有数果核的份;前面不仅不涨而有人送,估值低,说明后面每年会
有两个。


    根据巴菲特的说法:可投资的区域,大概是11%的ROE,对应1.1倍PB,20%的ROE,简单类推就是2倍的PB。而中国股票所有的行业在过去的均值都没有超过20ROE,但股市的估值低于2PB的时机只有三个时点:2005年的998点,2008年的1644点以及2012年的1949点,估值太贵是多数人赔钱的主要原因。

 

    诚如杨天南所言,中国资本市场自从20年前开始,就遭遇国人空前的热情,以至于在有限的历史中,整个市场被高估的时段远多于被低估的时段,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资本市场没有给绝大多数参与者带来“财富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家庭财产另一重要构成----房产,自1988年市场化后,给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带来了财富效应,所以今天总会听到“房子太贵而买不起”的抱怨,但几乎没有人喜形于色地说“股市跌了50%,太好了,我可捡了个大便宜”!

 

    目前市场上并不缺钱,央行最近几次做正回购就是为了收紧流动性呢,那么大量的资金都存淀在何处呢?众所周知,资金大量屯积在房地产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和债券市场了,唯独我们的A股市场死气沉沉极其低迷,不见有大量的增量资金疯狂抢购股票!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这或许是A股市场带给人们太多的伤痛,让人不愿再进入这块伤心之地自取其辱,何况IPO这只大老虎已经虎视耽耽随时准备进来猛咬一口!

   

     巴菲特曾经自豪的说:“我投资成功是因为我很幸运的生在美国”,窃以为,如果巴老出生于中国,面对恒时高估的A股市场,是否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虞呢?!

 

 

     看看张化桥和王晓路的相关文章,贵的股票要赚钱是何等的不容易:

 

     贵的股票终究要跌下来

      文/张化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apbh.html

 

    上次我们开会时,王君问我,"过去十年,中国的高速公路公司的H股表现很好,可是为什么A股表现一塌糊涂呢?"我回去查了资料,今天可以答复大家。

    问题在于这些公司的A股股价的起点太高。也就是说,A股IPO的发行价格太高, 已经充分反映未来30到50年的利润,和未来??年的现金分红。


    下面是几个A+H公司十年来的数字:
   (1)安徽皖通。A股跌17%,H股涨121%。
   (2)深圳高速。A股跌49%,H股涨89%。
   (3)成渝高速。A股跌66%,H股涨221%。
   (4)宁沪高速。A股跌42%,H股涨228%。

    其实,这种现象在别的行业也一样:十年来的表现

   (5)广深铁路。A股跌60%,H股涨88%。
   (6)青岛啤酒。A股涨355%,但是H股涨更多:1110%。
   (7)华能电力。A股涨29%,但是H股涨更多:107%。
   (8)中石化。A股涨74%,但是H股涨更多:498%。
   (9)江铜。A股涨430%,但是H股涨更多:2789%。
   (10)鞍钢。A股涨11%,但是H股涨更多:376%。

    (11) 兖州煤业。A股涨280%,但是H股涨了更多:656%。

    (12)海螺水泥。A股涨343%,但是H股多涨了十倍:3516%。

   (13)东方电气。A股涨350%,但是H股也多涨了几乎十倍:3251%。

    (14) 广船国际。A股涨177%,但是H股涨了更多:1016%。
    (15) 上海石化。A股涨41%,但是H股涨了更多:151%。


    结论:
    从长期来看(不看短期),中国股市还是有规律的。贵的股票终究会跌下来。今天,多数A+H公司的A股依然比它们自己的H股贵很多。而中国的长期市场利率(不是官方的基准利率)会远远高于香港的市场利率。我认为,利率的倒数就是市盈率(当然还有其它次要的因素起作用)。也就是说,长期来看,A股会跌到H股以下。不要说"两地资本市场的投资文化不同", 从长期来看, 规律就是规律, 放之四海而皆准: 贵的股票终究会跌下来。

 

 

 

    便宜是硬道理--为什么港股比A股容易做?

     文/王晓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0094f30101beb3.html

      

    一段较长的时间下来,发现港股比A股容易赚钱。原因很多,一个主要的因素是港股比A股便宜。例如同样的一模一样的东西,广药H股比A股便宜三四成,AB股问题上,都体现了这个特点,买便宜东西的,最终都不吃亏。早晚有一大波凌厉的行情

 

    除了便宜的因素外,从港股的公开信息披露来赚钱比A股容易。例如广药,国企承诺2013年有8毛港币业绩,还不算王老吉。如果在15块钱楼下,风险不大的。所以,便宜+公开信息,就能较容易赚钱。广药从1520是大概率事件,更何况广药H股在12月份最低跌到12块多,现在都快翻番了。贵了的东西,往往要超预期才行,例如广药A股,简单承诺6毛人民币业绩是支撑不住20块钱价格的,投资A股的人,必须是要看王老吉超水平发挥的。这就难度较大了。每次旁观口水战都觉得好纠结。

 

   春节前后,570.hk盈天医药,公布了国药的战略性收购,价格是1.7元,结果它在1.7横了很久,到228日正式实施要约收购才大涨。以盈天药业的质地(多种几百年的品牌,300多种药品批文)非常类似广药,现在加上国药的央企背景,将来市值到100亿是很可以想象的呀。1.7元的时候,市值30亿。当然了,2012年盈天医药业绩如此暴涨,今后几年业绩释放轨迹如何需要重新审视,但毕竟1.7元楼下,是有安全边际的。

 

    便宜是硬道理呀。所以说A股现在系统性风险不大,一大半的理由是银行股并不贵。至少静态数据看上去不贵。

 

    港股是个好地方,做中国的成长企业,享受的是超便宜的价格。这价值洼地,比A股强多了。A股稍微好点的公司,都贵得很--银行白酒除外。单就地产股来说,港股地产股就比A股便宜一半。A股投资者要深入调研,深度挖掘,高水平勾兑,深入….深入….深入….这难度是相当相当大呀。对于不太贵的银行白酒,又纠结得很,要很多判断。或者说噪音很多。不像港股,研报少,调研少,噪音也少。相对安静的一片田地。

 

    PS:单就便宜来说,如今A股,只买银行白酒股,说不定过一段时间看,这是最省力,最不操心,收益率跑赢95%同行的策略。Mark下,过阵子来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