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两种收益
自我从业以来,从来没有银行定期存款,也几乎没有买过债券,仅有过的一次是在1988年时买过1000元的电力债券,因为有抽奖。奖没有中上,在债券三年到期时,我已经找不到那张纸,至今尚未兑现。
我的投资经历数来已有愈十年的时间,见多了牛熊的交替,用过许多不同的投资方法。实际上,投资的根本说起来很简单,好价格买入好企业。长期而言,买股票是一件定赚不赔的事情,只要一家公司长久而言发展良好,其股票价格长期而言必然上升。
凭借投资而产生的收益有两种,一种是资本利得,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价差;另一种是定期的现金流入,这种现金流入对股票而言就是分红,对债券而言是利息收益,对房产而言是租金收入。
目前而言,国内的股市参与者很少以分红为追求目标,因为中国1200余家的上市公司(注:此文发表于2003年8月15日)几乎找不到一家分红率超过5%的股票。
对两种收益的专注都有成功的代表,例如索罗斯几乎是关注前者,而《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则着眼于后者。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与其人生的阶段也有关系,早些年我的投资安排基本上是以赚取资本利得为目标,现在随着家庭成员的增长,着眼于稳定现金流的投资部分逐渐增高。
相应的,我个人家庭的投资安排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具有稳定增长的现金流投资。一部分是具有高风险高回报性质的投资。对于前者,我的比喻是种了一棵苹果树。只要平时适当地加以照料,无需耗太多的精力,到每年秋天的时候就会结出果实。对于投资而言,所结之”果“,就是现金的产出。这部分没有暴涨暴跌,呈稳定且呈增长的特点。
我用这些定期的现金流产出,做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如果决策正确,可能会有数倍或者数十倍的收益。如果赔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第二年还会有定期的现金流入。实际上,即便是高风险的投资也是经过分析,选择成功概率较大者。
投资的真正意义在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通过投资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税收,为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为投资者实现价值最大化。
投资管理的意义在于,即便在不考虑盈亏的状况下,它替投资者节省了青春,让他们有机会去完成应该做、擅长做、喜欢做的事情,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
凡是有十年股市经历的人,至今绝大多数是没有获利的,无论他或她做过何种努力,事实就是如此。这恐怕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场所所在,中国的股民人数即便以深沪两地开户数打个对折,也有五六千万之巨,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涌入如此多的参与者。这些人之于13亿人而言,一定是中国的人中之人,没有一个股民承认自己比别人笨、没有一个股民打算进来赔钱、没有一个股民没有精彩的故事,最终却没有多少股民解决问题!反过来想想,凭什麽能在5000万人中出人头地?失利的股民往往归因于“我们不懂投资,只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怕不懂的人,怕的是不懂却总有主意的人。如果想解决问题作为投资成功的最终标志,那么投资的成功道路只有两条:一是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人;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人。根据社会分工的原则,绝大多数人并不必亲力亲为。
股票投资的确是通向财务自由的道路之一,但大多数人应集中精力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将投资交予有能力的专业人士,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中国八千万股市参与者的经历表明,投资或许很简单,但投资成功却很不简单,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只有一个段永平。
投资不简单,甚至是个危险的行业。其他所有行业的有效性均逊于资本市场,投资其实是最难的。
投资的难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估值是重要一环。常常有人说,买股票心里没底。这个“没底”说的就是不知道值多少钱。投资是否赚钱在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而不是卖出的时候,讲的就是估值。估值很不容易。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成功的投资人远远少于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家远远少于成功的职场“杜拉拉”。在通常情况下,遵从大数法则应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普通投资者如何成功?如果能用买房的心来买股票,应该就可以成功了。大家回想一下买房三部分:寻找正确的对象(研究分析)、重仓投入(资金不能太少)、忍耐等待(很少有人买了三五年就卖)。能做到上述三点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普通人而晋升为杰出投资人。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家指望上一个项目第二天甚至第二年赚钱,但这恰恰是大多数企业家赚钱,而大多数“炒股”者亏钱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投资是分享伟大企业的成长,而不是此赚彼赔的零和游戏。
投资的胜负在买入时就已经决定了,而不是在卖出时,讲的就是估值。
假如这个岗位可以产生10万元的年收入,以三年定存3.33%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是300万元的身价;以五年期国债的5%年利率为贴现率,这个岗位值200万元。如果这个被录取的人按目前一年定存2.25%折现,那他在被录取的一刻就有了超过400万元的身价。
投资的四个原则
1、合格性质的资金。不要用负债和短期有明确用途的资金用于投资。
2、适度的耐心。忍耐和等待在很多时候是美德。
3、合格的投资对象。运营良好的企业。
4、合适的投资价格。付出价格得到价值,我们倾向于用低价得到同样的东西。
前两项由投资人掌握,后两者由管理人掌握。
若干投资观点
我们所言之投资是买企业,而不仅仅是买股票,股票是企业实体的权益代表。
我们认为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企业,中长期而言会取得较其他投资形式(包括存款、债券、房地产)更具优势的回报
我们无法预言短期股市的涨跌,事实上在经历多年之后我们尚未发现具有准确预言能力的人。
即便我们认为出现具有投资价值的机会,但这并不表明市场不再下挫。
我们没有做股评家的打算,因为从未有人因此最终取得投资成功。
我们所有的工作只是在增大成功的概率,而不是保证成功,无论我们做多少的分析和研究,但只能做到减少风险,而无法最终消除它,做好最坏的打算往往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在过去十多年的历程中均保持了战胜指数的记录,但这并不表明我们未来会重复过去的历史。
我们最害怕的不是不懂投资的人,最害怕的是不懂却总有主意的人。
投资的财务目标是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期跑赢通胀。
投资的人生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应该包括:退休养老、重大疾病、子女教育。
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检验、回顾、纠错以及忍耐,再重复的过程。
专业的投资过程中有“定期回顾”的环节,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卖出股票的三个原因:目标公司质量恶化、价格高估、有更好的选择。
经历周期性的考验后,投资成功最终有三个衡量标准:绝对盈利,跑赢大市,解决问题。
理财实际上有四个部分组成:银行、保险、投资、税务。理财整个的核心简而言之就是: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在这四个部分中,就根本目标而言,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便利,保险提供的是保障,税务指的是节流,而增收的责任主要由投资完成,投资是一个家庭财富升腾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最难和风险最大的部分。
当一个人的钱工作所赚的比其本人工作赚的还多时,基本上就有了财务健康。当一个人的投资所赚的钱超过其工作收入时就有了选择的自由。巴菲特说:有钱最大的好处在于我可以选择喜欢的工作。
价值投资者的悲哀在于,即便以价值作为行为方式的前提,但他们的评分牌却是价格,巴菲特一直试图有所改变,比如他每年的年报提供了1965年以来的公司每股净资产(而不是股价)和S$P500指数变动的比较。
我们的投资风格定为价值成长型,所谓价值投资就是物有所值的投资,所谓成长就是希望所投资的企业赚钱一年比一年多。
我们的客户要求:理念认同、资金合适、沟通顺畅、配合默契。
投资更多的时候是寂寞的,在熊市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在喧嚣的时候需要冷静,哪一点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希望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的快餐精神如同希望天上能够掉下馅饼一样。成功的投资是一个家庭财富的主要升腾动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这需要理念的认同、合理的规划、严格的执行。所以我的建议是停止“玩玩”,解决问题,第一不要忽视投资,第二不要自己干。如果自己不可能成为专家,找个专家来帮助你完成这个计划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知不易,行更难”是我们对于投资的描述。
财务都健康了,社会就更和谐了。这便是我们的愿望!
杨天南先生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金融学博士,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加拿大专业金融规划师(PFP)
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0年金融市场投资经验,长于资产规划、投资管理,目前管理的投资覆盖中、港、美、加等资本市场,任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中国金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BVI)投资总监。多年从事财务健康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宣传。于多家报刊媒体发表财经文章数百篇,“中国投资理财第一刊”《钱经》杂志金牌专栏作家,上证巴菲特研究会专栏作家,被誉为“财务健康的倡导者”、儿童财商教育专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