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泰研究十之扩产策略及人工成本(2)

(2011-09-24 08:16:23)
标签:

股票

分类: 公司和行业

可以看到,公司的三周期特征非常明显。大体上,自公司2000年在股市募集到资金以后,总资产一路增加,说明公司一路在增长。特别是20002004年的总资产突然大幅度增大,说明公司此时募集到大量资金或从银行借债扩产。

 

同时,固定资产也一路增加,2003年以前,保持在总资产约50%水平。2004-2007年,保持在约58.8%的水平。说明公司一路扩张的同时,资金被平均分配进入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中,同时,2000年由于在股市募集到资金充裕,因此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率,是各占一半。而2004年以后,是借债投资固定资产,因此,固定资产比率上升到58%。这个比率的变化,显示了公司在资金不如先前充裕情况下,在管理运营上的努力:机器必然是一整套的购买,但物料及人力的运转,却是可以通过管理提高速度,从而减少存量的。

 

但固定资产的变化比率又和总资产不同,固定资产在2000-2003之间,是匀速提升。而2004-2007之间,几乎是在一年之中完成。说明公司扩产已经有一定经验,可以快速的完成厂房搭建及购买机器设备等事项。同时,随着资本规模扩大,人力也随之增加,因此人均固定资产随之变化。对应的三个周期,分别是人均固定资产10.9万元/人,16.6万元/人,22.7万元/人。考虑到固定资产之中,包含的是厂房、设备机器,每年均做折旧减值处理,但实际上作为实物的机器、厂房还在,因此,实际上后两者的数据还要更高一些。在2007年以前,所执行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要求厂房、土地要按照市价计算入面值。因此,这个变化的数据,所说明的是,每一次扩张时,和每个员工所对应配套的机器,实际上是越来越昂贵了。又或者是每个人多操作了几台机器。因此人均资产变大了。

 

由于设备的购买和员工的招聘几乎是配套的,因此,每个周期内,人均固定资产的稳定性,显示了周期内所购买的设备,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设计的,这正是之前所说明的,以一个整体来考虑的技术能力。因此,人均固定资产在三个周期内的离散变化量,显示的正是使用的机器的技术进步(机器昂贵了),以及工厂对应的资本投入在不同水平上的扩张。

 

要观察出究竟是机器没有变化,只是简单的复制,每个人配套多台机器,还是由于使用了更加复杂的机器,而机器昂贵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考察产能对应于资本投入的变化率。对于前者来说,两者应该是同步变化,而对于后者来说,如果使用了更加昂贵的机器,而产能没有对应大幅度增加的话,那么,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及资本投入会变大,而这最终必须体现成为产品售价的提高,否则企业便会亏损,使得扩产成为一种错误的决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