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三)
我们对伊藤美诚的热搜和关注,多缘于我们对国球金牌的异常在乎和伊藤美诚张扬的个性:乒乓球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奥运会的乒乓球金牌每一块都会牵着国人的心,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中国的刘诗雯和许昕在决赛中3:4不敌日本的伊藤美诚和水谷凖,其中伊藤美诚的睿智搏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伊藤美诚常常在赛前放出要战胜中国的狠话,在比赛中那富有仪式感的发球姿势、凶横的表情和富有攻击性的肢体语言,让许多国人看了很不舒服。
平心而论,站在伊藤美诚的角度,一个2000年10月出生、在离异家庭长大,从小在曾经也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母亲独自抚养,不断被灌输“战胜中国才能立足世界乒乓球之林”的思想。她小小年龄就形成冷静、老成,不靠感觉打球而擅长用数据科学分析、以正手反胶反手生胶形成速度快力量强的男性化风格。她以战胜世界顶尖水平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为人生目标,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对强大对手的最大尊重。再看我们的“小魔王”孙颖莎,个子不高,右手横拍快攻结合弧圈,技术全面、搏杀凶狠,比赛时的吼叫和表情同样给对手很大心理压力,多次把伊藤美诚打哭,赛后还大叫“过瘾”;我们的“不会打球的胖子”金牌教头刘国梁,在里约奥运会男团比赛中日本的水谷凖赢了许昕后到刘国梁的教练席前大声吼叫,他冷静地看看对方,给后来上场的张继科说的是:“别让他们活,明白吗?”接下来就是中国男团对日本队的血腥虐杀。这就是胜负场上运动员的意志表现和精神面貌,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和给予充分的理解。
欣喜地看见,伊藤美诚和孙颖莎在赛前赛后欢快地交流,甚至撸起袖子比试着彼此的肌肉;伊藤美诚还将自己妈妈做的饭团给孙颖莎分享,其乐融融。刘国梁也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肯定因为有林昀儒、奥恰洛夫、伊藤美诚这些对手的存在,比赛才能收到更大的关注;尤其盛赞伊藤美诚,直言她和孙颖莎代表着乒乓球运动的未来,可以向大家展示乒乓球的魅力。
联想起林丹和李宗伟10多年“林李大战”缔造的传奇,当李宗伟在退役发布会上哽咽落泪时,林丹在微博上感慨“独自上场,没人陪我了”;乒乓球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在40年的乒乓生涯中从蔡振华、孔令辉、刘国梁一直打到王励勤、马龙,与六代中国乒坛顶尖高手交锋,多次夺得世界冠军,当它2016年退役时,被中国乒界称为“最伟大的对手”。像费德勒和纳达尔、林丹和李宗伟,两位伟大的运动员同处一个时代,既是残酷,也是幸运,从场上对手到场下朋友,留下不少佳话。我们不仅要疼爱像福原爱这样会讲一口流利东北话又虚心求教的对手,我们同样应该尊重,甚至喜欢那些以战胜我们为荣、甚至把战胜强大的中国运动员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目标的对手。
奥运会,既是体育健儿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人类共述友情、共享和平的节日庆典。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在五环奥利匹克精神旗帜下,超越政治、超越意识形态、超越文化宗教汇融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四)
8月1日晚上,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东京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奥运会的男子百米决赛,一直被誉为摘取竞技体育皇冠之珠的瞬间。今天,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第6道的是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运动员──苏炳添,2小时前,他以9秒83的成绩获得百米半决赛第一,而且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苏炳添,中国第一个跑进10秒的飞人,今天成为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进入百米决赛的亚洲人!
在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中屈居第6名,不少国人在为“苏神”创造的亚洲飞人奇迹欢呼的同时,总有一种惋惜,总有人假设他在决赛中如果跑出9秒83即可摘得银牌。作为也算曾经在中学时有过区少体校中专攻短跑经历的我,客观地为苏炳添讲几句话:第一,所有人都知道径赛不像田赛那样以预决赛中6次成绩中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径赛以决赛成绩为最终名次,因此最好在预赛和半决赛中稍微留力,把兴奋点和最佳状态留在决赛。但在男子百米半决赛中强手如林,稍纵即逝,没几个运动员可以像博尔特那样在决赛中都可以来个“回头望月”;何况这次奥运会女子百米半决赛中牙买加名将杰克逊就因在终点前放慢速度被人超越而痛失决赛资格。在进入奥运百米决赛即已是亚洲奇迹的诱惑和压力下,苏炳添在半决赛中倾其全力就可以理解了。第二,以起跑技术为优势的苏炳添,在英国选手修斯抢跑被罚下后,第二次起跑明显滞后。记得我们年轻时规则是两次抢跑罚下时,许多选手有意利用这个规则扰乱对手节奏和抢跑,每次起跑常常被唤回的哨声中断,没有4、5枪很难完成一次百米决赛。自从实行“抢跑零容忍”,即一次抢跑就罚下后,2011年世界田径赛百米决赛中博尔特抢跑被罚下的情形历历在目。这种压力下起跑滞后就情有可原了。第三,对个子不高、步幅不大,以步频、起跑和疾跑为技术优势的亚洲运动员,在半决赛以创造9秒83亚洲纪录和个人最好成绩后,要在短短的2个小时的休整再创佳绩是几乎不可能的。
苏炳添,能成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一飞人,一个黄种人历史上第一次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跑道上,已值得被铭记在中国体育史上!在苏炳添捶地、怒吼的同时,像他自己所述:是终其一生追求的一枪,其价值不亚于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的夺冠封神。苏炳添应该是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最有价值的YYDS(永远的神)!
当看着32岁的苏炳添、巩立姣、乃至37岁的吕小军在奥运会争金夺银、屡创奇迹时,我们在激动不已时,是否有另外一种被感动?竞技体育一直被称为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即使是在奥运精神为主旨的奥运会,优胜劣汰的铁律依然那样残酷。在新人涌现、后生可畏的竞争中,老将们要保持如此一种状态和优异成绩,他们的付出、坚持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每一个老将的奥运金牌后面都有催泪感人的故事:37岁的吕小军,为了弥补里约奥运会因体重比对手稍重而屈居亚军的遗憾,5年自律训练,适应新规则主动减重,以“我的举重人生没有极限”的霸气,创造了举重史上年龄最大的奥运冠军的奇迹;年已31岁的“妈妈选手”黄雪辰,为了祖国荣誉再次复出,减肥30公斤,联手同样31岁的孙文雁,在被誉为“水上芭蕾”的双人花样游泳上喜摘银牌;当看着古巴32岁的伊格莱西亚斯再次赢得奥运会次中量级拳击冠军;巴西女足35岁的玛塔依然再在绿茵场上飞奔;58岁的“奶奶选手”倪夏莲还在挥拍乒坛……,老将们用自己的实力和状态在有严格准入条件的奥运会上依然展示自己的执着、坚持和梦想,这种榜样的力量具有许多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