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探梅山暗香影,夜览秦淮上元灯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随感 |
春节年中,南京的朋友即打电话来,说梅山的梅花节已经启幕,秦淮灯会也已准备就绪,问我能否去南京采风,以慰藉去年因故未能成行的遗憾。我看了一下日程安排,定于元宵节前夕去梅山赏梅和秦淮河畔观灯。当我登上去南京的G7180高铁车厢时,天空中下着绵绵冬雨。尽管我发微信给朋友“你可以让南京的雨停一下迎客了”,但早已习惯“天不作美人自乐”的老摄影者,心理上已准备雨中赏梅观灯的别样享受了。
蒙蒙细雨中,绕过明孝陵的城墙,即看见了南京著名的梅花山。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行行、一棵接着一棵的梅树,树枝上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从树枝开到树梢,几乎不留一点空隙。那一抹粉如朝霞的红色,让人体会梅山果然名不虚传。
走近看见,梅花山上梅花品种真不少:花瓣饱满、鲜妍艳色的红梅;绿萼白花、娇小玲珑的绿萼;略带粉色、轻柔素雅的玉蝶……。盛开的梅花,花蕊淡黄,花瓣多为白色,那白如美玉的梅花,让人情不自禁地要把梅花与百花比较:它比莲花秀丽、比菊花简约、比郁金香多姿、比牡丹素雅。她的红,似火奔放却刻意矜持;她的白,如雪却绝不逊色;她那傲霜斗雪的英雄之怀、那淡雅娇俏的秀丽之容、那遥知非雪的幽香之魅,令人敬重怜惜。
雨中的梅花别有一番韵味。 “梅添甘露三分润,雨助暗香一片芬”。梅树上那星星点点、含苞欲放的小花蕾,被小水珠包裹着,更加晶莹鲜艳;那半开半合的梅花,迎着细雨,犹如羞涩的少女面对心上人索吻时的闭目相迎;盛开的梅花,欣然怒放,傲然挺立;那花瓣下、花苞上、树干上的水滴,那剔透欲滴的瞬间,让人有许多遐想。一阵疾雨劲风吹来,也有花瓣飘落、翻滚、旋转着投向大地,于是地面上就铺上了五彩的地毯。
尽管古人咏梅常常以雪作景,但细雨如烟中的赏梅,也有几分情趣。记得宋代杨万里曾有一首描写雨中赏梅的诗:“霜晴三日不胜佳,忽作阴霖送岁华,客里清愁自无奈,却教和雨看梅花”。时间、地点、天气、景物、心情,真谓我的真实写照!
南京的秦淮灯会,是南京人脑海中抹不掉的美好回忆。据说秦淮灯会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到了唐代、明朝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曾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赞誉。而秦淮河里挂着花灯的画舫,也为许多文人墨客吟诵而蜚声天下。
元宵前夕,我揣着三脚架和单反相机,冒着寒风细雨,在夫子庙、秦淮河两岸拍摄秦淮灯会。只见华灯初上后,流光溢彩,那美丽的画舫、游船悬灯、两岸被灯带勾画出的马头墙、柳树,桨声汨汨中的小船上的星星之火行走时划出的一条灯带,似美丽银河下凡人间。
今年的秦淮灯会,首次与陕西西安联手,两大古都携手“双城灯会”,添加了许多秦汉元素:明城墙上的秦腔脸谱、夫子庙内的儒家文脉、老门东的生肖猪……,浓浓的年味,给元宵民俗的文化记忆中增添了新的印迹。
许多少女穿上汉服,在那秦淮古都的遗迹前,或抬头仰望,或低眉举伞,把那十里秦淮的风雅再现。举着相机的我,脑中浮现的是女儿童年时跟着我上街看元宵彩灯的情形:挤在热闹的人流中,买上一点小吃,拉着自制的兔子灯,奔着、笑着,一年年的春节就那样美好地悄悄度过,许多传统的文化就那样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