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武当游
(2015-11-02 14:46:15)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随感 |
10月29日,凌晨6点就早早出门,背着全套摄影器材,坐上7:30浦东机场经停武汉去神农架的MU2504航班。早就向往神农架的秋景,陪同前往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副院长H君前日来电,说神农架接待的朋友告诉说,神农架下起了小雪,秋叶、红枫、冰霜秋景,景色煞是诱人。一种欣喜、向往,激起阵阵摄影爱好者特有的激动。
9:30,飞机降落武汉天河机场。刚到转机贵宾休息室,即被告知神农架机场风雨云雾,能见度低,昨日航班已被取消,目前机场能见度200,航班何时起飞“等待”。我马上联想起当年腾冲机场因雾停飞,我们转去东川摄影、欣喜地与五彩红土地结缘的故事。于是,马上分析决策:如果从武汉开车去神农架,单程8小时,而且后天返程航班依然可能取消,三天时间肯定不够;等待明天再飞神农架,首先明天天气和后天返程天气依然未知,一天游程也似乎不行;附近找个值得采风的地点,武当山跃入眼中。10:30,当机场告知MU2504飞神农架航程因天气原因取消时,我们已经作出去武当山采风的决定。
傍晚时分,我们已经入住武当山索道口的琼台宾馆。抬头仰望巍峨的武当山群峰,低头俯看宋朝怪才书画家米芾书写的“第一山”,想象着金庸小说中对武当山种种的神奇描写,一种神往的感觉悠然而生。
晚饭席间,十堰太和医院的朋友请来了武当山的道长坐在我的左侧,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把武当山的前世今生问个明白:武当山,被称为中国第一道教圣地,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坐落在武当山山麓中的武当山,在北宋、汉唐时就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明代永乐成祖朱棣,历时12年大兴武当宫观,民间传说似乎与道圣张三丰影响有关,实质是朱棣以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建立统治需要的思想信仰有关。但明初永乐年的“方圆八百里”的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奠定了武当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太岳”显赫地位。道教,是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基础,以崇尚真武(玄武)大帝为教旨的宗教。而武当山除了道教信仰之外,也是太极、武当派武术的渊源地。
10月30日清晨,一群摄友全副武装地乘着武当山索道缆车直上武当山。放眼山间,到处有穿着太极服习武者在这圣地早练。我们顺着登顶的几百个台阶,早早就登上了武当山最高峰的“金顶”。当初,“北建紫禁城、南修武当山”的永乐年间,朱棣在此仿照故宫,在金顶用红墙绿瓦、琉璃飞檐、四面天门围起了一个“紫禁城”。我们拜谒了那立于武当峰巅金顶中用几十吨黄铜铸就的真武金像,更是在那海拔1600米的武当峰顶,将那葱郁的狮子山、琉瓦红墙隐约在幽间雾中的美景尽收。从金顶下来,我们沿着后山徒步下山。走出南天门,我们顺着三天门、二天门、一天门走去,每个山门下长长的台阶,红门后幽深的祠观,都使我们体会修仙问道之险;悬崖上的南岩宫,如垂天之翼,雄壮秀美;像明珠嵌在山峦中的紫霄宫,古木参天、落叶满地、香火缭绕、道人如仙;太子坡如游龙般的红墙复道、一柱十二梁的古建筑奇迹;逍遥谷的84岁道长武术表演和清泉游禽……。
黄昏时分,当我们迈着因上坡而致大腿奇痠、下山而致小腿硬直的蹒跚双腿到达山下时,我抬腕看看穿戴智能手表上显示的22441步和134层爬楼的计数,却为那充实而疲惫的武当游感到久违的在大自然中的欢愉和摄影收获的喜悦。想着原本的神农梦而阴差阳错的武当山问道,尽管摄影之旅常有天公不作美、旅途多变,但只要及时应变,心态平和,依然可以幸福满满。我不由吟诵起离开武当山前在榔梅祠殿门两侧的那幅对联:天地互为通玄黄动衷有静;阴阳互济添造化柔中有刚──道法自然。武当山那葱郁深山中的一抹红色,让我感悟很多,人生许多道法玄机或许都在其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