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医疗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2015-10-14 22:26:53)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管手记

当我站在百度2015年会互联网医疗论坛上,回顾近几年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种种争议,我真情地大声疾呼:我们能否少一点炒作和争论,务实地认真探讨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曾经何时,互联网医疗似乎成为一个可以无休止争论和炒作的话题:互联网大佬说了声“互联网医联可以使30年后医生找不到工作”,惹得我“对马谈医”,从职业消失规律、医学学科特征、互联网医疗对医生的依赖去反复论证医生职业的永恒性;互联网狂人说声“我们这代人真的可能永生,互联网医疗将使所有疾病被治愈”,我把死去的乔布斯都搬出来,试图证明自喻意志和努力可以改变世界的狂人们尽管忌医讳疾,但在生命规律面前依然无奈;更多的人把互联网医疗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炒作:互联网医疗与多点执业、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医生集团推动互联网医疗等等;互联网医疗概念股、龙头股,A轮B轮上市、投资融资,不亦乐乎……,然而,互联网医疗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医疗该从那里着手?互联网医疗的实施措施和实现途径,却很少有人问津。于是,想起丘吉尔的那句名言:“做一个精致的实用主义者,是所有国家持续强大的唯一途径”。我们或许应该抛弃那些无谓的争吵,务实地去着手我们互联网医疗的实现,以显示我们的智慧、勇敢和成熟。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以预约挂号、导医导诊、专家推荐、网上查询报告、网上支付为特点的网上医疗服务;以慢性疾病咨询、健康指导、健康评估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以好大夫在线、春雨、轻问诊为代表的在线咨询;象百科全书、私人健康实时查询等健康服务的体验都是互联网医疗的实现形式。而方兴未艾的远程会诊、网络医院、电子处方等将使互联网医疗成为一种新的业态。而健康和医疗信息的联网共享,建立随时随地可实现共享的国民健康档案是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如此才能完成以健康云服务替代传统的医患面对面服务、以协同网络服务替代医院诊疗服务、病人可以在自己的空间接受互联网健康服务而不需要在医院等待服务,使慢病防治、疾病预防比疾病治疗更加受人关注。

互联网医疗衍生出来的另一个概念是移动医疗。移动医疗实质是把互联网医疗的终端从PC端改变为移动设备,即通过PDA、移动电话、卫星通信等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信息和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往往通过无线WiFi、条形码智能识别、移动数据处理等技术,达到改善服务流程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目前广泛使用的APP、微信,患者可以便捷地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智能分诊、排队叫号、费用支付,并能在手机上获取疾病库、医院信息、健康咨询、报告解读;医生护士可以应用移动查房、移动医嘱、移动护理,甚至在任何地方得到主管床位病人的信息并进行远程移动医嘱处理;医院管理者可以应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看到医院业务数据并进行移动管理。移动医疗的便捷和空间延伸,对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流程的改善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互联网移动医疗和物联网的联手,家庭健康医疗监测即应运而生。家庭健康医疗监测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3G、蓝牙、WiFi等移动通信技术和医疗监测设备,对家庭成员各项健康和疾病指数实时采集,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靠、准确的患者健康医疗信息的同时,还通过医疗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为病人设计出一套个性的诊疗、运动、饮食等服务预案,实现对家庭成员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报告,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健康监测相关的血糖、血氧仪、心电、血压、胎心胎动监测、血象、尿、半自动生化仪等智能监护设备的研制和应用是家庭健康医疗监测的硬件必备,而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后盾,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咨询指导、治疗“六位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使互联网医疗的内涵得到更完美的演绎。

互联网医疗的崛起,必然对医疗改革、法律法规完善、卫生和健康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中国的现状下,互联网医疗不可能,也不应该绕过公立医院这支生力军。线上线下同步、众多物联网医疗网站纷纷创建实体医院,对多元化办医、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的推进作用不容忽视;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对政府主导的公共信息开放和专业医疗信息处理机构运作已刻不容缓;而电子处方、网络医院、网上医药对立法和监管的要求日益迫切;与其相应的医保支付、健康管理、物联设备开发等都要市场、政府、社会的齐心协力。

总之,互联网医疗这一新生事物在被高度肯定和大势所趋的共识的同时,更需要一批务实的实践者从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工作、内涵拓展、创新探索和政策环境上群策群力,甘做互联网医疗中国模式的铺路石和开拓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