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的欣慰

(2006-07-05 15:16: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自选精品

    周一清晨,在我的博客上看见了一个陌生人的留言。“高医生”的称呼,在听多了“高教授”“高院长”的称呼后显得那么的亲切和久违。诉说的是16年前我诊治年仅12岁的他的一段故事。看了那个已经大学毕业、成人成才的27岁的小伙子,崇尚着“亮剑”精神(我也十分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以“恩人 为博客标题、以“老子”为第一人称代词诉说的故事(http://icbc-60032.spaces.msn.com/blog/),我震惊,我被感动。

    或许我已记不得许多病孩的容貌病情,或许我已记不得我曾借给一个肿瘤病家20元钱,因为这样的病例太多太多、这样的举动是大多数医生都会如此的人之常情。但我记得他:我应用国产沙培林注射治疗淋巴管瘤的第一个病例!我在统计分析中无数次阅读的那个名字;我在学术交流中无数次展示的那组照片的主人公!不象网友想象的那样“他只是我临床试验运气较好的小白鼠”,在当时普遍应用手术治疗淋巴管瘤的中国、在等级分明戒律森严的医疗界,我,一个大学毕业才8年的年轻医生,仅凭借翻阅了国外的相关文献、应用国产同类药物、在一组动物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如此临床治疗,其需要承担的精神压力、医疗风险责任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但正是象小宫母亲那样的愿望和支持,正是象那个不能成功的孩子的眼神和理解,正是医生的责任和病人的义务,使我们共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们应该承担的一切。也正是如此,我们医患一心,创造了中国应用沙培林注射治疗淋巴管瘤的第一例,使这个疗法至今已成为中国淋巴管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中级医刊  19932829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314175)。

    令我震惊的是:十五年后的今天,一个当时12岁的孩子仍会清晰地记得这一切,会一字不差地将其脑海里一直铭刻的医生姓名通过google去搜寻,能那么详尽和用那么敬佩的口吻描述着当时的一切。我被感动:为了这一刻,下辈子我还当医生!

    还记得五年前的那个清晨,当我刚刚走进病房,一个年近六十的浙江农村老太太,拖着一个十多岁的胖墩男孩,见了我就对那孩子说“孙子,快,给你恩人磕头!”一问才知道,那个孩子就是我在1988年除夕之夜的鞭炮声中急诊手术的先天性肠闭锁的孩子。为了感激我的救命之恩,他们给那孩子取名“思高”。那一刻,我又一次喜泪盈眶。

    在一个没有主导宗教和历经政治劫难、人们的信仰正在摇摆迷惑的泱泱大国;在一个正从精神禁锢向改革开放过渡、物欲横流也不免成为一种潮流的浑浊年代;在一个媒体将千分之一的医疗纠纷和个别害群之马的不正之风大肆渲染,人们习惯以趋利和钱欲的动机去评判一切的当今社会,一个人要想维护点神圣、保持点纯洁、做一点好事往往会很难。尽职奉献被质疑、见义勇为受争议、助人为乐遭误解的故事比比皆是。以救死扶伤为职责、白衣天使为形象的医务工作者,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贬低、医患关系紧张和大众信任危机。委屈、迷惑、无奈的情绪正笼罩着整个医疗行业。这种情形下,许多医生会丧失自我,也有人在历经磨难后不懈奋斗。上述的二个令我感动的事例,证实老百姓手中有一杆称,责任、执着、认真、善举必然会被认可。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一点付出,许多患者会铭刻在心,感恩一生。这就是医生的最大欣慰!相信良知、相信历史,在漫长而短暂的生命时间和多彩而噪杂的社会空间中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坐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晨练者
后一篇:大师的怒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