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小组赛法国战胜西班牙队的那场比赛观后,我就准备写一篇关于齐达内的博客,题目拟为“角落里的大师”。随后,法国队险胜巴西、赢葡萄牙,齐达内以其球场灵魂和艺术般的球技征服了世界:那一个漂亮弧线后亨利抬足一蹴的进球;那承担沉重压力、面对世界第一门将里卡多的刁转有力的点球;还有那在决赛中梦幻般的勺子点球……,这就是一个绿茵场上曾经辉煌、曾被公认的足球艺术大师的精彩谢幕!随着岁月的流逝、运动年龄极限的降临,体力和速度远不如当初,人们按照残酷的竞技规律,在对大师表示敬佩的同时,对他们的谢幕表演往往不抱奢望;人们在期望新星崛起的同时,开始冷落甚至抨击大师对整个球队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的无奈、委屈、孤独,将大师逼进了被人遗忘但也没有退路的角落。角落里的大师,往往具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习惯用无奈而徒劳的倾诉去获取别人的同情;他们不会炫耀过去的辉煌去嘲笑人们的世俗。他们会用他们毕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用他们领袖的魅力和风采、用那娴熟的技术和灵感,用那超越年龄极限的力量,作出他们最后的拼搏,演泽着这一个完美的谢幕演出。
当我写到这里时,齐达内在最后决赛加时赛的最后10分钟,以一个令全世界球迷目瞪口呆的“秃头撞胸”的动作,被红牌罚下,突然终止了他世界杯的绝唱。当媒体铺天盖地的以“丑陋”“遗憾”进行抨击时,我却有如此一种感觉:这或许正是一个血性男儿的真情告别;一个个性斗士以他特有的方式向那世俗横溢、充满不公的世界发出大师最后的怒吼!果然,事后证实:那个卑鄙的、以辱骂别人和球风败坏而“臭名昭著“的意大利球员,用如此侮辱性的语言(无论是“意大利培养出来的忘恩负义的狗”;还是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滚回你的加油站”或“恐怖分子”;更不要说对他亲人的那种下流辱骂)进行人格攻击,一个血性男儿、一个个性大师,不会为了所谓的光环而忍气吞声;不会为了完美的谢幕而丧失自尊。在我们的足球裁判和规则不能公正的惩罚那些卑鄙小人时,他会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主张正义。或许,没有如此血性个性的人,往往是成不了大师的,最起码很难成为竞技场上的大师。
我们不能用政治家和哲学家的修养和理智去苛求我们个性和血性的大师。尽管我对马拉多纳的吸毒、泰森的无赖、甚至上述卑鄙小人们的足球丑闻痛深恶极,但对巴顿将军在战后记者招待会上的“出格”和不能战死宁可撞死的人生告别;对徐根宝、马晓春的等个性人物的血性处世和骄横言语;对齐达内的这次个性冲动,往往给予充分的理解,甚至还有敬佩之情。至于齐达内的罚下对法国队最后点球败北的影响,任何一个球迷都知道在“足球是圆的”的绿茵场上那样的推理是过于勉强的。好在这个社会与我一样容忍血性、崇尚个性的还大有人在,并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在齐达内绝情怒吼的第二天,体育记者和权威们出乎许多中国球迷思维习惯地把本届世界杯的金球奖授予了齐达内。这是人性和正义必然战胜卑鄙和虚伪的见证!
写完这些,突然联想到在大师众多的医院中,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如何善待大师是一个很有学问的课题。医生的新陈代谢、医院的体制改革、重点学科的更新交替,都会涉及到如何面对那些年事已高、曾经辉煌的大师。不少年轻的医院管理者,往往会必恭必敬而若亲若离;相敬如宾而不能推心置腹。我的体会:医学大师是医院发展、学科建设的瑰宝。尊重他们,赢得支持,学会容忍他们的血性和个性,他们的敬业精神、丰富经验、病人感召力等等会是你医院收益无穷的宝藏,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丰硕和成功。反之,如果你忽视角落里的大师,小心大师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