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随感 |
平和珍惜和尽情灿烂的芬兰人
(2007年9月7日芬兰图尔库去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丝丽雅游轮)
四天的芬兰之行告一段落。首都赫尔辛基、古都图尔库、包括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芬兰堡、展示芬兰古代民居和教堂的乌塞拉岛(伴侣岛)、历史古城波尔沃……,使我对那被水岸和绿树覆盖的美丽国度有了深刻的印象。那绿树葱郁的田野上,红色、黄色、水绿色的木屋;那蓝色的海岸、湖泊中停泊的豪华游轮、汽艇、帆船的彩旗与桅杆;路边用二个拐杖象滑雪样健身漫步或牵狗疾走、孤身静坐湖畔或街头长椅的芬兰人。一切均勾画出如童话般的幽静田园。
芬兰浴的体验,更使我们深深地融入芬兰人的生活。来到湖边,一个倚湖而建的木屋。木屋底下是一个烧木柴的炉子,门口有一个砍木柴的木墩,二边整齐地堆放着劈好晒干地桦木。走进木屋,是一个可以围坐吃喝的房间,旁边还有可以烧木柴取暖的火炉,再进入是更衣室和淋浴房。简单地淋浴后,一行七个男人穿上泳裤,推门进入桑拿浴室,一股木香和热浪扑面而来。墙角一个堆满被烧得灼热得石头得池子,二排木椅,整个屋顶涂着厚厚得烟灰,身后有一个通风得墙洞。我们将那池边木桶里的水泼向烧红的石块,在滋滋声响和蒸汽飞扬中,我枪着坐到靠通风墙洞的最高温度处。几分钟后那灼热的温度已使脸上顿感烤焦的灼痛。在导游的指导下,从门外拿来无纺布样的纸,浸湿后捂在脸上。在热汗淋漓后,推开那向着湖边的木门,一下子跳入湖水中,那已经有些刺冷的湖水和深秋的冷风,使刚被蒸热的躯体一下子冷却下来,有一种抛弃龌龊、洗涤心灵的爽感。如此反复五、六次,我们都已筋疲力尽和心怡身爽。听说芬兰人经常在家用这种他们喜欢的美容健身方式款待客人,这比我们那种伤肝损胃的“喝一盅”或“搓一顿”似乎更加健康、刺激、令人回味。
芬兰人能感受到上帝对他们的亲睐远远不及世界上许多国家。530万芬兰人,居住在北纬60~70度的3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内,三分之一国土在北极圈内,每年近5个多月的时间在那零下10度到30度、而且每天只有2~5小时日照的昏暗中度过。粮食、水果、蔬菜等,全部依靠西班牙、葡萄牙、东欧的进口。650多年的瑞典统治和100多年的俄国统治;1939年德国入侵芬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年10月苏联又以索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发动“冬季战争”,被迫卷入战争的芬兰战后还要承受割地赔款的屈辱。尽管自然和历史给予芬兰人许多不公,芬兰人没有日尔曼人和日本人的傲慢与张扬;没有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仇恨与偏激;他们不屑美国式的奢侈和英国样的礼节;鄙弃法国式的浪漫与意大利似的懒散;芬兰人习惯以平和的心态等待:在昏暗的夜晚中平和地等待黎明;在寒冷的冬日中平和地等待春天;在漫长的战争时期等待和平;在数百年地奴役中等待独立……。芬兰人懂得珍惜:珍惜每个冬日短暂的昼时,尽可能地走向户外,滑雪、散步、冬泳;珍惜每一份资源,12寸的传统电视机与现代大屏幕液晶彩电在同一旅馆呢并存;音像店里DVD和录像带仍以租借的方式进行流通;70%的森林资源被政府与国民刻意呵护……。芬兰人更懂得享受生活:芬兰人多在郊外湖边拥有带有桑拿设施的别墅,这是他们周末和假日户外活动的根据地。特别是夏天,举国上下公休一个月,关闭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与家人在阳光下日浴、桑拿后纷纷跳入湖中,在那一天二十多小时的阳光普照中,尽情享受灿烂;芬兰人不会追求虚华与吝啬:每月数千元的的收入足够他们维持简朴的生活;小排量迷你家用汽车是他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但也会挥霍十余万元购置游艇、帆船;冬日远足西班牙、法国南部、地中海畔的旅游会成为他们的生活。
漫游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风及其折射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的理念冲击。圣诞老人故乡的芬兰人,以他们的平和与生活模式,给我们在浮华都市中追求虚荣的人们很多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