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对哈默、汉迪那样倡导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大师的欣赏,使我对泰勒、韦伯、包括德鲁克那样的经典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常常不以为然。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时间管理,尤其是管理者的时间管理的学说,则让我大加赞赏,他将我一直奉行的时间管理的习惯从理论上进行了令我叫绝的升华和演绎。
按照彼得•德鲁克的理念,每一个人,尤其是管理者,他最稀有的资源,就是时间。资金、人才、物质,其供给均可以通过贷款、价格进行调节,只有时间这一资源,毫无弹性,租不到,借不到,也买不到,稍纵即逝,而且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经失去的时间。尽管大多数人对这样一个稀缺资源常以为可以取用不竭,但一个真正珍惜生命的人,尤其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其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这也是我对珍惜生命的理解。从不苛求和奢望我能长寿,只希望我人生的每一天都充实、精彩、满足。一个真正珍惜生命的人,一定会让他的人生每一分钟更加高效。更加美好和更加有意义。
幼年时,用一种很古板的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督促自己进行自律——写日程安排表。每个学期开始或者假期伊始,自己制定一个日程安排表,将自己每天的每段时间做了详细的安排:将读书与娱乐交替安排,以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将不同课程内容杂夹编排,以冲淡那读书的枯燥乏味……;尽管常常会因为贪玩而没按日程安排进行,但每天晚上反省时的那种内疚和自责会使第二天的执行更加自觉。如此养成的精确安排日程的习惯,使我的生活工作的高效和快节奏成为一种风格。
大学毕业后不久,在经受着附属医院严格的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培训的同时,也但当起了为夫为父的角色,职业、事业、家庭的责任和压力,使时间显得更为金贵。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尽可能把时间有效运作是我的秘籍,也就是德鲁克总结的以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就是将有限的时间用于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同时留出整块的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我每天晨起,把今天必须完成的事情进行梳理,然后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必须完成的所有日常工作:查房时随手病史修改;新病人入院到手术准备时期已完成病史和首次病程录;连台手术间隙在手术室将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录即写完;门诊间隙和中午晚上值班可以把论文撰写所需的文献看完;午餐只用5分钟而让中午20分钟的午睡得以保证……,如此有效工作和生活,可以把下午去图书馆和晚上孩子安睡后的整块时间用于临床资料总结、课题申请和成果报奖、论文和著作撰写,铸就了我临床医师期间让人瞠目的学术高产巅峰。
从事管理工作后,我一直把德鲁克的“管理有效性”作为时间管理的宗旨,将有效地“管理自己”作为有效地“管理别人”的前提。我会在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路上形成一天的工作日程安排,然后以直接到医院巡视、直接参加病房交班、科会旁听等形式获得直接的感性信息,而免去了聆听汇报、看书面报告的时间;我以简短扼要的发言、有效的民主决策,使原本常常冗长的院周会、院务会大大缩短时间,结果惹得班子领导“抱怨”我主政后再也没有开院务会可以误餐吃面条的“待遇”;我会以“看门诊”似的每人十分钟的节奏,一个上午与十几个职能科室主任沟通,而不喜欢开那些过于教条的会议;当然我也深刻体会德鲁克所说“与知识分子建立关系尤其费时”,尽力耐心地与学者、专家建立良好关系;对于德鲁克描写的“管理者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不得不花一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上”的应酬,我就没有那么慈仁了,喜欢简短的工作午餐和必须的晚宴总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结束,已成为我工作应酬的经典。但德鲁克介绍的有些无助于成果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可以不做和某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不影响成果的方法在当今中国很难仿效,不得不参加很多内容类同、未必有效的会议,听很多相同内容由不同系统进行的“传达”或“报告”,还有那以示重视必须在主席台上就坐的各种仪式,无奈地成为你工作的必须。而我也能在这种纷杂的场合进行自己的构思、文稿修改,甚至撰文。所有这一切,源于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我不懈的阅读、笔耕和我自己感兴趣的许多事情。
到了宏观管理层面后,我感觉管理者管理时间的更高境界是如何珍惜别人的时间,在管理中避免浪费其他管理者的时间。我开始学会告诫自己:医院院长们都是合格的管理者,我们应该避免那种似乎什么事情都非躬亲不可、永远高估自己、贬低别人的倾向;我们要明白大多日常工作都是不需研究判断、人人均可处理的例行作业。德鲁克分析得太对:当你花费许多时间在协调人际关系、处理纠纷和摩擦、协调争执和合作时,说明你下面的人员太多,人浮于事,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嚼舌头”,精简人员是提高绩效的最有效手段;当你不断开会,就是你组织不健全,只能靠商议来弥补你的组织缺陷,应该进行组织和体制健全;当你要通过听小报告、看汇报、要报表来进行决策时,说明你信息功能不健全……。于是我学会少开会,不检查,利用现代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考核和有效指导;于是我根据自己年过中年不忍熬夜的特点,把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电视和网络诱惑的凌晨作为写作的黄金时段;我也会择时外出采风摄影,初尝人生第三阶段第二春的悠闲;我学会了留出整块时间进行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希望从体制上、机制上、组织上勾画出卓有成效的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