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随感 |
新西兰多元化多层次医疗保障和服务对中国医改的警示
(2010年3月10日从奥克兰经香港回上海的NE081航班)
罗托鲁阿Westbrook医疗中心是我们新西兰访问的邀请单位,在奥克兰我们又参观了新西兰最大的奥克兰市医院。在与新西兰同行的沟通中,新西兰在医疗保障、医疗服务体制、公立医院管理、补偿机制、医院运营、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完美结合,给中国医改应有很大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新西兰的医疗保障充分体现政府法律强制、广覆盖、多层次、人人享有,积极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兼顾贫穷弱势群体的政策导向和多维结构。每个有正常收入的新西兰公民,政府按个人收入的4%强制医疗保险,雇主同时按员工收入的2%缴纳。每个公民,包括没有工作或收入低于每年2万新西兰币的贫困家庭,可有政府发给贫困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即同等获得在家庭医生就诊和公立医院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力。但政府鼓励公民参加商业健康保险,每个家庭每年支付约2000新西兰币的保险费用(约占家庭平均收入的5~10%),即可获得在私立医院就诊而报销比例与在公立医院同等的医疗保障。如此政府强制医疗保障,照顾贫穷家庭,鼓励多元化多层次医疗保障的措施,对相对财力贫乏,而一味强调福利型社会保障,对社会和商业健康保险明显忽视或鼓励不足的中国医疗保障改革是否有点警示作用?
新西兰医疗服务体系框架与我国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服务和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构架有所不同,政府只举办若干个公立医院,譬如整个罗托鲁阿地区只有一个公立医院,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构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病人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家庭医生处就诊,每次支付诊疗费20新西兰币,每配一种药自己支付15元药事费,然后凭发票到社会保险机构报销80~90%的费用,而贫困卡持有者可以免除诊疗费,但每种药仍然必须支付2元的药事费。只有经社区和家庭医生转诊,才能去公立医院或者私立专科医院就诊。社会和商业健康保险基金以每治疗人次和签约人群对医生和医院实行医疗费用总额预付,结余留存,超支不补。如此以购买服务、按人口和工作量预付、病人有一定自付比例、尤其药品按种类个人支付的方式,对制约供需双方的过度医疗,节约有限医疗资源,对我国医改有许多借鉴意义。公立医院80~90%的经费由政府供给,以服务没有商业保险的贫困人群为主,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非急诊的门诊预约和住院等待时间均在一个月以上。而拥有商业健康保险的病人均可去私立医院就诊,其收费是公立医院的5倍以上,但报销比例也与社会保险一样,可以报销80~90%,而服务条件优良,预约时间3~5天。这种以购买服务、多元化办医、商业保险支付为基础的医疗服务框架,对我们单一医疗保险、公立医院一统天下、公立医院机制弊端难以克服的现有模式改革是否有所启示?
新西兰的医院管理是以政府监管职能为主的医院管理局模式。政府卫生署主要承担公共卫生、卫生政策制定职能。每个地区有医院管理局,代表政府对所有医院,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医生的监管,依法行政。强调平等公平的新西兰没有公务员制度,连总统、市长均是任期制。所以在医务系统中,政府购买服务、医务人员聘任等,均实行每年或每2年一次的合同聘任制。医务人员实行年薪制,医院管理局、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对医院和医生的执业行为、费用控制、合理用药有严格的监管、审核、并结合行政执法、合同聘任、拒绝支付、行政罚款等多种手段管理,使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行为规范、医疗费用控制得到有效保证。
望着飞机眩窗外微白的东方黎明,飞机轰鸣着飞向我的祖国。联想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访问,从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管理模式、运营方式上与我国的异同点,尤其是多元化多层次、以病人和医疗质量为核心,追求公平兼顾多样需求、强调政府主导顺应市场规律的做法,深感我们的医疗改革从理念上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策者真正为民所想、勇于探索,仍有许多事情可做,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