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一些细琐的地方文史点滴已兴趣不大,但当有些信息跳到你的眼前,似不能置之不理
,故略作记述,一来备忘,二来如有感兴趣的君子,以此追溯,或许会有些新的发现呢。
民国时期和阿炳齐名的无锡“八怪”之一败子张意秋,倒曾一度成为新闻热点,1934年1月《锡报》甚至留下了张意秋立下的遗嘱,遗嘱中有许多族人列名见证,也有律师到场,律师名蔡浩,是当时锡邑一位比较著名律师,荡口人,长期租住在虹桥下顾宅。
族人有张伯楷、张铭卿、张士芳等,张铭卿是医生,在西门棉花巷开设诊所,张士芳住小娄巷少宰第后门,经这些族人的后裔回忆,他们的祖居在北门外黄泥桥,故由此可以推论,张意秋的祖居就是北门外黄泥桥。
张意秋,名汝濂,约生于1870
左右,氏族在城中分布似乎较广,但目前没有找到族谱。虽然寿康堂张氏也有北门黄泥桥支,但姓名均对不上,市图书馆朱刚曾猜测张意秋有可能是百忍堂张氏(目前仅见几个小分支谱)。
绿萝庵常见有人讨论,特别是诗人。张意秋败落后,是否曾去躲债,不得而知。最近遇到住庵隔壁的居民,跟我又说起。根据居民的忆述,从而可在民国地图和
20世纪70年代的航拍图中定位识别。再由居民指认,目前的遗存也一目了然。此地原来的地名为吊桥湾,后改为绿塔路。绿塔路是连接绿萝庵到妙光塔的一条道路,以起点和终点的首字而名。
根据文献记载,明代庵的范围很大,后来历经多次毁建,到1930年代,还剩4间,住持是过阿八和徐老太,到1949年后,仍存几间。但目前这几间也拆了,剩下围墙内的一点建筑垃圾,居民说这个地区不久可能拆迁,他们希望在新开发的地块中能恢复绿萝庵,留下无锡东门外一个重要历史地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