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4-12-23 19:29)
标签:

同学

分类: 故事
       今天,我印象最深的小学同学胡伟,从市人才服务中心步行来单位办公室小坐,这是我们时隔四十四年后的首次见面。
      胡伟和我是周山浜小学的同班同学,小时候的他,长得高高的,人温和聪明,我那时在心里把他的形貌抽象为一只动画片里的小象。放学若早,我会到他周新村的家中以及广勤一支路的外婆家去玩,他家的位置、楼貌、楼层以及内部陈设气味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我还记得他背的是一个黑色皮书包,在当时绿帆布书包为主流的时代,很是显眼。四年级(1980年)时他家搬迁到广瑞二村,因而他就随之转学到广瑞新村小学,临别之际,他还邀请我去他的新居,我对那趟沿着量刃具厂旁铁道走的路线还有印象,回程时,在夕阳中看到某处围墙上有“迎接八十年代春天”什么的宣传标语。这之后两人就没了联系。
      此番见面,他模样依稀可辨,而个性神情如旧,他也想起到我北栅口的家(一次我忘带钥匙,和他翻墙而入),有前后两个院子,还说起经常去蒋巷我外婆家。
&
(2024-06-10 16:12)
标签:

庄剑丞

月城

分类: 琴事
      今虞琴社发起人之一、《今虞琴刊》主要编撰者庄剑丞是江阴月城人。
      小时候去江阴,记得过青阳不久,锡澄路上会见到往月城的指路牌。小学五年级,有个同学住在广勤一支路上,西邻家一个院子,被江阴月城黄桥彩印帖花厂用作临时仓库,院内堆满了整版的洋牌。那时的洋牌对小学生无疑是太大的诱惑,我家有不少连环画,洋牌的主题正是这些连环画的人物肖像,如《三国演义》《封神榜》《岳飞传》《西游记》《说唐》《水浒传》等等,小孩们乐此不疲的就是根据人物的武力值比大小。我去那位同学家时,经常会获得邻居家流出的印刷有瑕疵的整版洋牌,所以有了这层醉翁之意,我课后就会比较频繁地到这位同学家下棋打牌聊天,同时也把月城和那好玩的洋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参加工作后,曾于1993年5月带学生到江阴增援一段时间,和江阴同事办案多次到过月城镇,但每次都没停留很长时间,故后来对月城街区的印象是浅浅的。
       2017年,实施无锡古琴史料研究计划,编撰《云门琴谭》,当时我有将江阴籍古琴家史料纳入的考虑,因为其中郑觐文、庄剑丞、
标签:

顾山

周少梅

吴景略

塘市

分类: 琴事

  十余年前,因工作关系,多次到过江阴顾山,也总会顺便走走顾山老街。至今那老街原生态的旧貌和满街飘溢的烧饼香味,会让我经常想起这个地方。最近偶然翻到周少梅的事迹,联想起周与无锡民乐的诸多渊源,知道周是顾山人,便搜索了一下,看看顾山有没有周少梅的故迹,结果发现老街北侧有个周少梅纪念馆,之前也没去过。六月一日上午,遂临时动议请陈倩同往,她欣然答应,并喊上了本来要一起练曲的张莉。

标签:

张意秋

绿萝庵

分类: 故事
      原本对一些细琐的地方文史点滴已兴趣不大,但当有些信息跳到你的眼前,似不能置之不理 ,故略作记述,一来备忘,二来如有感兴趣的君子,以此追溯,或许会有些新的发现呢。
     民国时期和阿炳齐名的无锡“八怪”之一败子张意秋,倒曾一度成为新闻热点,1934年1月《锡报》甚至留下了张意秋立下的遗嘱,遗嘱中有许多族人列名见证,也有律师到场,律师名蔡浩,是当时锡邑一位比较著名律师,荡口人,长期租住在虹桥下顾宅。
     族人有张伯楷、张铭卿、张士芳等,张铭卿是医生,在西门棉花巷开设诊所,张士芳住小娄巷少宰第后门,经这些族人的后裔回忆,他们的祖居在北门外黄泥桥,故由此可以推论,张意秋的祖居就是北门外黄泥桥。
     张意秋,名汝濂,约生于1870 左右,氏族在城中分布似乎较广,但目前没有找到族谱。虽然寿康堂张氏也有北门黄泥桥支,但姓名均对不上,市图书馆朱刚曾猜测张意秋有可能是百忍
(2023-10-31 18:26)
标签:

太原

杨国兰

晋祠

杨荫浏

分类: 游事
       今年5月27日,“双湾灵犀 文心慧聚”--2023 无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大会在深圳举行,应无锡市委宣传部邀请,我作为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携杨荫浏先生旧藏“诒清”琴赴会。会议结束后翌日上午,经杨荫浏先生外孙荣申宏兄提议,去蛇口看望杨荫浏先生长女杨国兰教授,其间,杨教授媳妇仪慧玲女士向我介绍了婆婆的一些经历和近况,我根据原先了解的信息,顺便询问杨教授所藏父亲部分书物的情况,仪女士称似曾看到婆婆整理,但不知其详,这批材料还在太原的家中,并答应在以后时回太原,会留意。
      上月初,杨国兰教授回到太原居住,仪女士便常回太原照料,交顿之后,找出了那一纸箱书物,遂告知荣申宏兄。经荣兄精心安排,我、陈倩和他三人于10月27日,赴太原看望杨教授。同日到达的还有由镇江出发的杨国兰之女杨小兰。
       晩间7点后抵晋,旅馆放好行李,四人即到太原理工大学家舍区杨教授家,到时,杨教授已睡下。我按照仪女士的指点,从储藏室里取出那只纸箱,纸箱上盖有杨教授整理后贴的目
(2023-10-24 19:38)
标签:

成都

峨眉山

古琴

分类: 琴事

   2017 年 4月,经镇江刘善教老师引介,著名音乐前辈、琴学家唐中六先生来锡出席琴社丁酉第二期东林雅集,唐老和刘老师共同主持了此次雅集的讲会环节,他介绍了古琴活动和琴学研究的一些动态。雅集后唐老和刘老师等师友一起登上太湖游船,宾主在湖光山色中度过

(2023-10-24 17:28)
标签:

成都

古琴

峨眉山

分类: 琴事
         2017 年 4月,经镇江刘善教老师引介,著名音乐前辈、琴学家唐中六先生来锡出席琴社丁酉第二期东林雅集,唐老和刘老师共同主持了此次雅集的讲会环节,他介绍了古琴活动和琴学研究的一些动态。雅集后唐老和刘老师等师友一起登上太湖游船,宾主在湖光山色中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唐老回川后,嘱我递交琴学论文,后拙文《琴缘六百年---锡山成氏源流及琴事》刊载在由他主编出版的《琴都流韵》一书中。之后几年我每有琴学新著出版,都会寄赠给他,请他指教。
分类: 故事
        绿浓之季夏,案头再添一抹新绿,这是严克勤先生的新作。在我看来,选此节气书至,蕴严先生之深意,也许他觉得读者在酷暑中更能领会书中的那份闲意和凉静。
        上世纪八十年代严克勤先生主政一方时,还是中学生的我就闻其名,但和严先生有交往,却不过十余年的光景。起初,我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有点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的官员,并不太了解他自身在文化艺术上的追求与修为。
        随着交往的深入,发现我与严先生有许多渊源。严先生小时候住周山浜永安街,而因为我的外祖母家在周山浜蒋巷,我上的小学又是母亲任教的周山浜小学,所以我和严先生有着相同的童年回忆空间。他对周山浜的街巷、商店、工厂的生动忆述,在细节深处引发了我对当时光影、气味、滋味种种的时空回溯,在忆构周山浜这个逝去的儿童天堂过程中,我们有了第一个共情的基点。
        百善孝为先,严先生将叙父母情
标签:

杂谈

分类: 游事

      身处太湖北岸的无锡人,很自然有环游太湖地域的想法,可湖州我未曾到过,虽然其东缘的南浔和属县长兴去过几次,所以这个环就一直有个缺口。近来连续上班两周,前日才获一天调休,遂急着趁着天好径去湖州。

      选择一条环太湖的路线,自锡依湖东岸经苏州、吴江到达浙境织里,往南五公里后沿吴兴大道西行,约十分钟车程,见路右侧有一山耸起,这就是“西余山”。西余山古称“顧餘山”,据《湖州府志》、《吴兴备志》引《舆地志》文载:漢文帝封東海王揺之子期視為顧餘侯,至縣,坐醻金失國,即此地也。東海王揺是越国勾践的后裔,其子期視封地在顧餘山,故名顧餘侯,因坐醻金失國后,他的裔孙就以“顾”为姓,所以,西余山是顾氏的得姓之山,这在许多顾氏宗谱里都有记载,我前几年就想来看看,今日得遂。见环山有一条新建的公路,故正好循路而行,绕至山北,见有一大片湖荡,沿岸新建了湿地景观,置身其间,倒觉得还有些湖山之胜的味道。原来西余山就有东海之滨第一高峰之称,也有“九里西山十里漾、三潭九井十三庙”之美誉。山体四周被西山漾、塔荡漾等湖荡环抱,村民提示称,整个山体像仰卧在水面上的一

(2023-09-10 08:55)
标签:

高氏

家谱

分类: 故事
         我小时候就知道,外公是江阴南门外板桥人,外婆老家是江阴西门外胡家庄。外公名高才林,字依影,早年经历不详,目前仅知他在抗战期间投奔在南通做生意的族兄高祖行,在皮鞋店、西烟店里做过事。高祖行,字菊舫,生意经营得很好,据说在南通有大量房产,有“南通半个城”的绰号,高祖行后定居上海,住宅在无锡路上。外公高依影于1946年6月27日经人介绍从南通到无锡庆丰厂工作,与后在同厂工作的外婆曾暂住在光复门外挑水弄8号(门牌后为12号,房东为复泰昌店主蒋阿荣)弟高才生处落脚,1949年迁周山浜蒋巷,租住92号。1952年在蒋巷自建带天井的十架楼房,门牌为99号(后变更为131号)。外祖父高依影在庆丰厂供销科担任供销员直至退休。我幼时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蒋巷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对我极疼爱,她的慈爱形象至今还令我魂牵梦绕。而外公抱着幼时的我,在晚饭后去锡沪路一号桥木材公司旁河中看船的情景,我似乎还有模糊记忆。
      在我的印象中,顾家与高姓好像总是联系在一起,除母亲姓高外,我的曾祖母、高祖母均姓高,历史上又有东林“顾高”。2019年,我找到了曾祖母的族谱,曾祖母是堰桥戴圻陈巷人,属高氏迪公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