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过度用药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医生把他们自己不了解的药,开给他们不了解的患者,用于治疗他们不了解的疾病。”尽管在这位泰斗时代之后的药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一情况没什么太大变化,甚至更加恶化,葛兰素史克现象,在药界只是冰山一角,利益的驱使,导致这链条上所有节点都在疯狂地开足马力,作为终端的医生也不能幸免,一些医生成了开药机器,当然这是不排除患者自身方面的因素,或者医生除了开药之外,不知道还能为患者做什么,如何防止过度用药成了目前医界的难题。本文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剖析,在扼制过度用药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
一、对药物充分了解:
目前药物种类繁多,医生不可能对所有的药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药品只是更多的来源于药品代理商,很多无效安全药品充斥市场,虽然高额回扣是开处方的动力。正确的做法是要搞清病人是否有用药指征?应该用什么剂量?每天用几次?疗程一共多长?可能的副作用有哪些?该药品与目前患者服用的其它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
二、先诊断后开药:
只要有可能,医生都应该尽量做到先诊断,后开药。在开药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问诊、全面的体检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而不要把看病变成单纯的开药。
三、谨慎用药:
开处方,是医生最容易做而且经常做的事情。研究数据表明,医生在看病时,开一种药以上的几率是80%,而且有些医生会给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至少一张处方。如果患者出现了新的症状,他们第一个动作仍然是开产妇昂。不幸的是,现代药物对许多疾病都无能为力。或许医生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所以想看一看这些药到底有多大作用,他们忽略了药品的毒副作用,偏视了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病人住院的一个常见病因。药品广告和药代推销术在严重影响医生的用药。药品研究和开发市场二者的关系极为混乱,其本质上看:药品促销与政治选举的广告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四、权衡利弊
医生在用药之前,一定要清楚疗效如何,起效几率有多大,有什么副作用及发生几率,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最有效或最贵的药物并不是最好的药物,这是取决于医生的价值观。
五、尽量用最安全的药品:
不同的药品其安全性各不相同,在选择效果相似的两种药物时,要优先选择安全的。如果病情还没有危及生命的程度,那么一定要选择效果虽然差一些,但安全性好的药,对那些计划长期服用的药品更应如此。
六、避免用新药:
很多药品在刚上市一到二年用量很大,因为此时它的副作用还不为人所知,这就是卫生么医生在开方时会低估其副作用,FDA批准一种药品伤势的过程中似乎丢失了监管责任,这在中国尤为甚,一些医生的的价值取向模糊了对医药公司提供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七、优先选择通用名药和价格便宜的药。
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但要知道药品商战的今天,不是每种药品都有通用名的。现代的医生可以非常熟悉药品的商品名,但有可能不知道药品的通用名。一些盲目的处方使患者承担了昂贵的药品价格代价。
八、用药个体化
这是用药的叫基本原则。应充分考虑年龄、体重、种族、性别因素。
九、给患者讲解用药知识
十、越简单越好
较为常见的是医生给患者用很多并非必须的药,方案特别复杂,医生忽视了复杂的用药方案,完全可以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
李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