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学习总体规划英语语文数学音乐欣赏生活实践育儿 |
分类: 集思广益 |
snazkf(本博文版权属于儿童教育论坛儿童英语版子版聊书吧版主snazkf,并受法律保护。除非博客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这几个月虽然潜水没上网,可也确实没有闲着。教会了儿子两个泳姿(蛙泳和仰泳)。因为儿子有些轻微咳喘,听说坚持游泳,增强体质,是很有效果的。所以提前培养兴趣,准备坚持到冬天。
从学习上也没有闲着,音乐方面得到音乐版的sofia和爱睿版主的指点,开始有计划的,坚持的听古典音乐了,当然俺也啃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对音乐家和演奏家不再陌生。不知多少个夜晚,正是伴着古尔德演奏的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挑灯学习。
闲时俺也偶尔会去其他的网站逛逛,比如上海本地的旺旺网,下载IPAD软件的威锋网。但儿教是比较另类的,儿教于我而言,是清静之地,不浮不躁,没有什么戾气。主要也是俺是愚钝之人,教育孩子的很多事情要仔细想很久才想的通。
数学方面得到数学版的僵硬、骆驼版主和妖精的指点,开始了数学的启蒙教育。当然俺也又啃了好几本书。。。
对于学习,我是不喜欢太早开始教育的。我还是始终认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应该多展开一些欣赏性的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比如喜欢上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喜欢上语数外科学,学会欣赏语数外科学。这样表面看别的孩子这个时期都已经开始识字上补习班,而我们什么都不会,但这里其实存在这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开始的晚的孩子有可能进步更快,更有韧性.
反正不管怎么说,我儿子开学就大班了。因为生日小,晚上学,其实也是快六岁了。所以俺也很浮躁,于是就想着给儿子语数外科学齐头并进,同时开始正式的启蒙教育。
我做事情是比较喜欢做计划,虽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但计划可以只做框架,谋定大局,最多里面设置若干milestone来考察一些阶段成果。
最近儿子喜欢吟诵的一首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听着这首诗,我也想初步尝试一下,尽量不上课外补习班,课外的学习,靠自己努力,是不是也能学好呢?
仔细思量,才发现原来跟着学到的英语那一大堆的理论还真有问题。
假设一个孩子作业外的业余时间每天最多有4个钟头,一半的时间用于娱乐,那用来自己搞语数外的时间最多有两个钟头。
语数外这三门课,很容易知道权重也要按照语数外的顺序递减的。没有很好的语文理解能力,数学也搞不好。语文数学都搞不好,偏偏要学习洋文,肯定是要吃亏的。所以即使语数外均分,两个钟头除以3,每门学科也只有寥寥的四十分钟而已。作为琴童的家长,恐怕时间更是弥足珍贵。
看看我手里的英语资料,动画片,phonics,各种分级读物,资料真是要好几块硬盘才装得下。而且英语学习还分听说读写,都要去做吧。。。就算是读吧,还有不同的genre,有科普的,有奇幻的,有传记的,当然水平不济的还有分级读物,还有各种流行牛x的教材。。。。那么四十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如果都不放弃的话,恐怕即使是浅尝辄止,也学不过来.当时我想到了大粽子,人家每天看片,只要肯坚持,每天40分钟,应该能有所成就,否则人家怎么会著书立传呢?如果目标仅是如此的话,恐怕40分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俺的目标显然不在于此.(此处略去若干字....)
我现在索性砍掉了动画片,phonics和各种分级读物,这下终于清净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砍掉不少东西了,手里资料就不是特别多了,40分钟也就大致知道该做什么了。。。硬盘空间也出来了.儿子最近正在欣赏莫扎特,贝多芬,尤其迷恋巴赫的平均律.4张CD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正好可以狂下载古典音乐
数学方面,僵硬大致说了课外学习数学应该达到的境界:那就是课外学的,可以做到和课内正在学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俺又联想到儿子最近一直在吟唱的一首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数学学习能象鱼儿一样逍遥自在,不受约束,该是多么理想啊.(此处继续省略若干字...)
大致说说go math吧,我儿子也只是刚刚开始学习,只是第一册而已.数学我比较反感一上来就以记忆为主,比如加减法练习速算,乘法上来先背99表什么的。我比较喜欢慢慢来,慢慢的扳手指也比机械记忆强。
相比之下go math有一些特点还是不错的:
1. 我儿子读的第一册,教材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这就避免了纯数字的加减法。
2. 非常强调数学方面用词的严谨性。比如这页就强调了一些单词比如add to, take apart等单词的用法。不要小看了这些,若干年的这样学习之后,用词就会非常准确了。
3.有声音。这样就不会只局限于看题,也可以听题。
不管怎么样,我也不会在数学上以这套教材为主线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加州语文,科学的一年级的教材中,都提到过测量温度,go math数学教材也很强调测量。而且都提到了有两种温度计,一种是测气温的,一种是测水温的。
儿子就在游泳池里发现了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弄白了怎么读数之后(我儿子好像连读出的数字越大,温度就越高,就越热都感到迷惑)。终于有点明白之后,他就立即把这个温度计给放到岸上了。这个举动其实是很让俺高兴的。因为他一定是想知道既然温度计有两种,测气温的和测水温的。那有啥区别呢。解惑的最好的方式不是问,而是自己去试。说实话,如果真问我,我也搞不清楚,为啥原版书一定要把温度计分成这两种。
这个例子就是说,我得观点还是要把精力放在生活实践中,鼓励探索,鼓励犯错。
所以这套go math权当作参考吧,下载这套教材的家长,也别太当真,毕竟孩子的业余时间有限,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计划。
最后说两句,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为人还是要正直虚心,淡泊平静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我们这些家长间讨论问题,也要知道哪些人可以作为朋友,哪些人可以作为老师啊。
(这篇博文原本是snazkf在go math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学习交流帖中的一个回复。至情至理,对孩子的理解和爱,经过父亲冷静的思考,每个人都能看到。Go Math教材的交流本身也非常有意思,欢迎大家前往参与。)
这几个月虽然潜水没上网,可也确实没有闲着。教会了儿子两个泳姿(蛙泳和仰泳)。因为儿子有些轻微咳喘,听说坚持游泳,增强体质,是很有效果的。所以提前培养兴趣,准备坚持到冬天。
从学习上也没有闲着,音乐方面得到音乐版的sofia和爱睿版主的指点,开始有计划的,坚持的听古典音乐了,当然俺也啃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对音乐家和演奏家不再陌生。不知多少个夜晚,正是伴着古尔德演奏的巴赫的戈德堡变奏曲,挑灯学习。
闲时俺也偶尔会去其他的网站逛逛,比如上海本地的旺旺网,下载IPAD软件的威锋网。但儿教是比较另类的,儿教于我而言,是清静之地,不浮不躁,没有什么戾气。主要也是俺是愚钝之人,教育孩子的很多事情要仔细想很久才想的通。
数学方面得到数学版的僵硬、骆驼版主和妖精的指点,开始了数学的启蒙教育。当然俺也又啃了好几本书。。。
对于学习,我是不喜欢太早开始教育的。我还是始终认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应该多展开一些欣赏性的教育。让孩子学会欣赏,比如喜欢上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喜欢上语数外科学,学会欣赏语数外科学。这样表面看别的孩子这个时期都已经开始识字上补习班,而我们什么都不会,但这里其实存在这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开始的晚的孩子有可能进步更快,更有韧性.
反正不管怎么说,我儿子开学就大班了。因为生日小,晚上学,其实也是快六岁了。所以俺也很浮躁,于是就想着给儿子语数外科学齐头并进,同时开始正式的启蒙教育。
我做事情是比较喜欢做计划,虽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但计划可以只做框架,谋定大局,最多里面设置若干milestone来考察一些阶段成果。
最近儿子喜欢吟诵的一首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听着这首诗,我也想初步尝试一下,尽量不上课外补习班,课外的学习,靠自己努力,是不是也能学好呢?
仔细思量,才发现原来跟着学到的英语那一大堆的理论还真有问题。
假设一个孩子作业外的业余时间每天最多有4个钟头,一半的时间用于娱乐,那用来自己搞语数外的时间最多有两个钟头。
语数外这三门课,很容易知道权重也要按照语数外的顺序递减的。没有很好的语文理解能力,数学也搞不好。语文数学都搞不好,偏偏要学习洋文,肯定是要吃亏的。所以即使语数外均分,两个钟头除以3,每门学科也只有寥寥的四十分钟而已。作为琴童的家长,恐怕时间更是弥足珍贵。
看看我手里的英语资料,动画片,phonics,各种分级读物,资料真是要好几块硬盘才装得下。而且英语学习还分听说读写,都要去做吧。。。就算是读吧,还有不同的genre,有科普的,有奇幻的,有传记的,当然水平不济的还有分级读物,还有各种流行牛x的教材。。。。那么四十分钟到底能做什么呢,如果都不放弃的话,恐怕即使是浅尝辄止,也学不过来.当时我想到了大粽子,人家每天看片,只要肯坚持,每天40分钟,应该能有所成就,否则人家怎么会著书立传呢?如果目标仅是如此的话,恐怕40分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俺的目标显然不在于此.(此处略去若干字....)
我现在索性砍掉了动画片,phonics和各种分级读物,这下终于清净了。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砍掉不少东西了,手里资料就不是特别多了,40分钟也就大致知道该做什么了。。。硬盘空间也出来了.儿子最近正在欣赏莫扎特,贝多芬,尤其迷恋巴赫的平均律.4张CD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正好可以狂下载古典音乐
数学方面,僵硬大致说了课外学习数学应该达到的境界:那就是课外学的,可以做到和课内正在学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俺又联想到儿子最近一直在吟唱的一首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数学学习能象鱼儿一样逍遥自在,不受约束,该是多么理想啊.(此处继续省略若干字...)
大致说说go math吧,我儿子也只是刚刚开始学习,只是第一册而已.数学我比较反感一上来就以记忆为主,比如加减法练习速算,乘法上来先背99表什么的。我比较喜欢慢慢来,慢慢的扳手指也比机械记忆强。
相比之下go math有一些特点还是不错的:
1. 我儿子读的第一册,教材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这就避免了纯数字的加减法。
2. 非常强调数学方面用词的严谨性。比如这页就强调了一些单词比如add to, take apart等单词的用法。不要小看了这些,若干年的这样学习之后,用词就会非常准确了。
3.有声音。这样就不会只局限于看题,也可以听题。
不管怎么样,我也不会在数学上以这套教材为主线的。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加州语文,科学的一年级的教材中,都提到过测量温度,go math数学教材也很强调测量。而且都提到了有两种温度计,一种是测气温的,一种是测水温的。
儿子就在游泳池里发现了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弄白了怎么读数之后(我儿子好像连读出的数字越大,温度就越高,就越热都感到迷惑)。终于有点明白之后,他就立即把这个温度计给放到岸上了。这个举动其实是很让俺高兴的。因为他一定是想知道既然温度计有两种,测气温的和测水温的。那有啥区别呢。解惑的最好的方式不是问,而是自己去试。说实话,如果真问我,我也搞不清楚,为啥原版书一定要把温度计分成这两种。
这个例子就是说,我得观点还是要把精力放在生活实践中,鼓励探索,鼓励犯错。
所以这套go math权当作参考吧,下载这套教材的家长,也别太当真,毕竟孩子的业余时间有限,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好计划。
最后说两句,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为人还是要正直虚心,淡泊平静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我们这些家长间讨论问题,也要知道哪些人可以作为朋友,哪些人可以作为老师啊。
(这篇博文原本是snazkf在go math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学习交流帖中的一个回复。至情至理,对孩子的理解和爱,经过父亲冷静的思考,每个人都能看到。Go Math教材的交流本身也非常有意思,欢迎大家前往参与。)
前一篇:游戏中学语文的更多内容
后一篇:从孩子打棒球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