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选道地药材
(2012-07-15 09:51:40)
标签:
道地药材南药北种药材农药含量黄芪皂苷杂谈 |
分类: 救救中医 |
“非道地药材,就没有中医”,中医对药材质量是非常重视的。历来,不管是中医处方,或中成药的制作,都要选购道地药材。中医学者认为,道地的中药材因汲取日月之精华,汇聚了天地灵气,像苦寒之地的天山雪莲、千年野生人参,无不是经历过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后存活下来的珍贵品种,属于大自然的恩赐,可遇而不可求也。这些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药材有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力,进入人体后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治病奇效。
中医药学源于华夏文明,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这点在药材的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医认为,天地万物都处于不间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应遵循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好药不等于就是贵药,古人云:“牛溲马勃,则鼓之皮皆可入药”,道出了药材不在于贵贱,真正意义上的好药讲究自然天成,也就是要顺应药材生长环境及生长期。
众所周知,生物种的生长绝大多数都存在地域性。在一个地域内,各物种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共处一个大环境中。某一物种离开原生地将不能生存或出现变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种情况的最好说明。
中药材正宗产地被称为道地产区,道地产区的药材被称为道地药材。每一味药都有自己的道地产区。道地药材是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由于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而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因此天然形成的药材才会达到最佳的治病效果,改变了药材生长习性的药不能称之为好药。”
《新修本草》里说:“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意思是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以黄芪为例,山西浑源的黄芪与内蒙、甘肃、黑龙江的黄芪相比,不但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的含量高,而且不同皂苷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这些细微的差异,反应在临床疗效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现在,出于对不少知名中药疗效和经济价值的追求,“南药北种、东药西种”的大规模移种风潮盛行,由于非道地产区药材价格便宜,制药厂和中药店为获取更多的利润,采购非道地产区药材。致使不少道地药材在道地产区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更有甚者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使用较多的农药和化肥,或者转变传统的加工方法,以增加产量、节省成本,结果药材品质也越来越低,最终导致临床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等着治病救人的血汗钱,却鼓了这些人的腰包。目前国家药典仅对黄芪等少数药材有农药含量检测,希望国家在查毒胶囊的同时也早日完善中药的用药安全,让道地药材真正走进老百姓,为老百姓祛病、服务。同时把中药材价格也降下来,让老百姓人人吃得起药,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