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妈咪育儿 |
分类: 微信公众号 |
不管谁来我们家,但凡进入厨房,都会对冰箱上的这两张纸非常好奇。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悄悄告诉你们吧,可别小看这两张纸哦,它们不但是育儿的好帮手,而且更是妈妈“镇宅”的法宝。
(贴在冰箱上的两张纸)
美国家庭,冰箱上总会贴满各种各样的照片,或者需要记住的信息,如孩子的Party,又如超市的购物清单,再如家庭各种事务的时间安排…但我们家的冰箱上,有照片,有重要的电话号码,而且还有…两张大家不明就理和问题多多的两张纸:
- 一张是兄弟俩的“工作”和“奖励”;
- 另一张是我们每周“家庭会议”的议题。
千万别小看这两张不起眼的纸,更别小看上面记录的内容,这不但是妈妈育儿的好帮手,是兄弟俩的动力和目标,而且还是妈妈“镇宅”的法宝。此话怎讲?如何利用这两张纸?奖励的内容又是什么?
妈妈知道大家非常好奇,也有很多的问题,那么今天就借这些问题,来分享一下这两张纸的用途吧!
冰箱上的两张纸,是什么用途?
这两张纸,一张是妈妈安排了兄弟俩每周需要完成的事情,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奖励,也就是值得表扬的方面。每周完成所有的工作,并且得到一定数量的奖励,兄弟俩都会有所得,一般来说,就是满足一个小小的心愿吧!
而另一张纸,则是我们家庭会议的议题,每次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讨论决定的事情,谁都可以记录在纸上,这样我们每周日上午的家庭会议,大家就可以集思广益,不但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不会忘记我们需要集体表决的事情。
冰箱上的这两张纸,周期都是一个星期,言外之意则是,我们每周换一次。问题解决了,事情讨论了,奖励兑现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全新的一周生活啦!
(兄弟俩的工作和奖励)
兄弟俩的奖励,各是什么?
妈妈将这两张纸发到微信朋友圈,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也可以说是问题吧!妈妈给兄弟俩的奖励是什么呢?是买礼物吗?买什么样的礼物呢?
其实,我们的奖励,并非实物的奖励,基本就是周末满足一个小愿望,也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吧!比如说,周六不出门,在家玩一整天的乐高;再比如说,去公园尽情地骑自行车;又比如说,全家一起看一场电影。
一般来说,得到奖励的标准是,要么完成“工作”中的所有的事情,要么兄弟俩一起得到20项“奖励”。妈妈觉得,二选其一,不管怎么样,都是可以得到奖励的。
至于如何评判呢?那就是谁完成了“工作”,谁有发言权;谁得到的“奖励”多,谁有决定权。
(周末的下午,一起玩乐高)
为何每人有各自的工作?
兄弟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一般来说,每周是5件事情吧,都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象准备晚餐、刷锅洗碗、每晚扔垃圾之类的。虽说事情都是一样的,但因为年龄不同,妈妈对兄弟俩的要求还是有所区别的。
至于为何要将工作分开,妈妈是想培养孩子们的一份责任心,“工作”,就是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不能偷懒,也不能请他人代劳,更不能推卸责任…谁完成各自的工作,谁才可以得到周末的小奖励。也正是缘于此,兄弟俩每天抢着干活,都争取第一个完成任务。
(小弟弟为我们准备晚餐)
但奖励又是记在一起的?
“工作”是分开的,而“奖励”又是记在一起的,这也是妈妈的别有用心,为的是培养兄弟俩的团队合作精神,一起集齐20项奖励,妈妈就可以满足与兄与弟的两个小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兄弟俩,是不是要齐心合力一起努力呀?
而且…很多时候,谁的“奖励”多,谁就有决定权,也是一份争取更好表现的动力吧!俩孩子对于妈妈记录在纸上的“奖励”项目,每天都会数一数,看谁的多,无形中也是一种相互的较量,凡事都会做得更好,对不?
妈妈觉得,育儿就是斗智又又斗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不是?
(和爸爸一起玩桌面游戏,也是奖励之一)
“工作”与“奖励”,初衷是什么?
写到此,也有很多朋友质疑,兄弟俩不是自小就参与家务劳动吗?妈妈为什么还要采取这种“强迫”的形式来督促呢?
妈妈觉得,我们将“工作”与“奖励”写下来,并且贴在冰箱显眼的位置,完全是一种鼓励机制吧,没有任何“强迫”的性质哈!兄弟俩完全是出于自愿,完成了,周末就会有小奖励;不完成,没有奖励,也不会有任何的怨言。
而且,将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也是告诉兄弟俩,妈妈是很重视这些的,尤其是“奖励”的部分。与之前的口头表扬相比较,这种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奖励”记录,兄弟俩做事情的动力更足。激发一种自驱力,是妈妈这两张纸的初衷吧!
(小柜子整齐不?是兄弟俩的功劳)
“家庭会议”,又缘于何?
至于“家庭会议”,我们已经坚持了近两年,这效果,是非常得棒呀:(点击文章标题,即是原文分享)
对于家庭会议,妈妈最大的感触则是,任何问题都是大家一起讨论与决定,这是一种平等与尊重吧!而且对于一些事情,尤其是妈妈不想看到,或者不愿再发生的,很多时候,耳边风吹多了,不但兄弟俩会有厌烦情绪,而且也收不到什么效果;一旦记在了“家庭会议”上,与兄与弟,就知道妈妈对于这个问题,是严肃而认真的,都会重视起来。是不是一份“镇宅”的法宝?
妈妈最后语:育儿,不但是斗智又斗勇,而且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不?记得我们家刚开始使用这两张表的时候,尤其是“工作”和“奖励”,兄弟俩貌似都不怎么感兴趣,而且偶尔也会心生厌烦情绪,但实践了一段时间,不但兄弟俩都非常喜欢,尤其是“奖励”的部分,而且现在是动力十足呀!妈妈觉得,育儿方法千百万,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