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明明入园感谢老师志同道合 |
分类: 幼儿园之生活 |
妈妈在“三个月幼儿园生活而带来的诸多进步”一文的结尾处已经提到,自从年初小朋友入园后,幼儿园里不但老师的变动很大,而且由此也引来了很多家长的不满和投诉,但…妈妈自动忽略这些不直接关乎明明的“恩恩怨怨”,坚持着不忘初衷的既来之则安之,不仅仅是因为明明非常喜欢幼儿园和老师,而且还因为,在育儿理念与方式方法上,妈妈觉得自己与明明的L老师,真的是志同道合。在明明的幼儿园生涯中,能够遇到一位与妈妈志同道合的老师,又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幸运的事情啊!
【教明中文】爸爸妈妈为明明选择这家幼儿园,最大的初衷就是可以加强小朋友中文的学习,事实证明,明明中文的进步还是非常之大的,这点也要归功于明明的L老师。L老师真的是象妈妈在家一样教小朋友中文哦!一天早晨送明明去幼儿园,在停车场就见到L老师了,于是小朋友便拉着老师的手进了大门,妈妈和弟弟紧随其后,便听见L老师在教明明中文词汇。明明手里拿着一个网球,但对老师说是“tennis ball”,L老师立马问明明“你知道tennis ball叫什么吗?是网球”,想必平日里L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在扩充小朋友的中文词汇量。
【习惯培养】明明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和一班秋天就准备开始小学生活的大朋友们在一起,虽说作为老师,应该一视同仁、要求一致,但明明的L老师,对于明明和其他大龄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当然是在不违背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在独立性和习惯培养方面,L老师对明明的要求,就会比其他小朋友更高一些;而在学习文化课和作业方面,就适当地降低要求,毕竟明明年龄尚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习惯的培养远远重于文化课的学习。
【以玩为主】出于三岁这个年龄段天性的使然,据L老师说,明明是个非常喜欢玩的小朋友,很多时候,大家都坐在小桌子前写字母或数字,而明明如果当时有写的兴趣,那么也一定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认真学习;但偶尔没兴趣之时,明明则坐在那里玩笔,或者就是在纸上乱写乱画。遇到这种情况,L老师和班里另一位老师,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提醒明明一下“要认真写字哦”,但如果明明还是坚持继续玩,L老师也不会做硬性的要求,并且L老师还告诉妈妈,“不要责备明明,因为此时正是以玩为主的年龄,玩也是一种学习,过了这个阶段,他自然就会学了”。
【尊重兴趣】还是与【以玩为主】相关的话题,幼儿园上下午各一次故事时间,但据L老师观察,明明好象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兴趣,而妈妈的感觉则是明明的阅读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小朋友,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故事没有兴趣。关于故事时间,L老师要求是,对于明明没有兴趣的故事,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只要不打扰大家就可以了;毕竟,尊重兴趣,比听几个故事,更重要。
【鼓励分享】见班里其他小朋友会带着水果和零食去幼儿园,于是明明也要求妈妈帮其带桔子,每天带一个小桔子,带了两天;第三天的早晨,明明要求“带三个桔子”,说是要与L老师和R老师分享。应明明要求,妈妈为其装了三个桔子。一般来说,老师是不会吃小朋友带去的食物,但为了鼓励明明分享的精神,L老师和R老师还是破例吃了明明的桔子。
【纵比孩子】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小朋友,都是有缺点和不足之处的。妈妈在“幼儿园老师对明明的表扬与建议”一文也说到,与同班的其他小朋友相比,明明还是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在L老师提出这些建议的两个月后,妈妈再次详细询问了情况,而且妈妈还问及L老师“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是不是都这样呢”?L老师立马纠正妈妈说,“不要把明明和其他的小朋友相比,要纵比,明明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毕竟每个小朋友都是不同的,明明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很多优点,横比小朋友是不公平的”。其实,要纵比而非横比,也是妈妈一直坚持的育儿理念。
【顺其自然】自从明明出生以来,妈妈的育儿理念一直就是顺其自然,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而在幼儿园,L老师对明明也是如此。就如每天的午睡,虽然老师都希望小朋友能够睡一觉,哪怕半个小时也好,但如果明明不愿意睡,那么L老师也不会对小朋友做强硬的要求,而会允许明明去教室的小角落,要么自己看书,要么自己玩玩具,只要保持安静就好;而对于吃饭,明明也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想吃的食物可以剩下,也没有一定要求小朋友吃完或吃一定的量。
妈妈最后语:遇到志同道合的老师,可以说有两方面的好处吧,一是明明在家、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和引导几乎相同,小朋友不至于出现困惑或不知所措的情况;二来这也是对妈妈育儿的一种检验,由此更加证明了妈妈育儿的正确性,至少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妈妈个人觉得,虽说目前仅仅是幼儿园,还是学前阶段,但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小朋友的影响还是终身的,因此妈妈说,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明明和妈妈都是幸运的。

(在幼儿园开心骑三轮车的小朋友,04.05.2016)
【教明中文】爸爸妈妈为明明选择这家幼儿园,最大的初衷就是可以加强小朋友中文的学习,事实证明,明明中文的进步还是非常之大的,这点也要归功于明明的L老师。L老师真的是象妈妈在家一样教小朋友中文哦!一天早晨送明明去幼儿园,在停车场就见到L老师了,于是小朋友便拉着老师的手进了大门,妈妈和弟弟紧随其后,便听见L老师在教明明中文词汇。明明手里拿着一个网球,但对老师说是“tennis ball”,L老师立马问明明“你知道tennis ball叫什么吗?是网球”,想必平日里L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在扩充小朋友的中文词汇量。
【习惯培养】明明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和一班秋天就准备开始小学生活的大朋友们在一起,虽说作为老师,应该一视同仁、要求一致,但明明的L老师,对于明明和其他大龄小朋友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当然是在不违背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在独立性和习惯培养方面,L老师对明明的要求,就会比其他小朋友更高一些;而在学习文化课和作业方面,就适当地降低要求,毕竟明明年龄尚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习惯的培养远远重于文化课的学习。
【以玩为主】出于三岁这个年龄段天性的使然,据L老师说,明明是个非常喜欢玩的小朋友,很多时候,大家都坐在小桌子前写字母或数字,而明明如果当时有写的兴趣,那么也一定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认真学习;但偶尔没兴趣之时,明明则坐在那里玩笔,或者就是在纸上乱写乱画。遇到这种情况,L老师和班里另一位老师,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提醒明明一下“要认真写字哦”,但如果明明还是坚持继续玩,L老师也不会做硬性的要求,并且L老师还告诉妈妈,“不要责备明明,因为此时正是以玩为主的年龄,玩也是一种学习,过了这个阶段,他自然就会学了”。
【尊重兴趣】还是与【以玩为主】相关的话题,幼儿园上下午各一次故事时间,但据L老师观察,明明好象都没有什么很大的兴趣,而妈妈的感觉则是明明的阅读能力远远超过了同龄小朋友,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故事没有兴趣。关于故事时间,L老师要求是,对于明明没有兴趣的故事,小朋友可以在旁边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只要不打扰大家就可以了;毕竟,尊重兴趣,比听几个故事,更重要。
【鼓励分享】见班里其他小朋友会带着水果和零食去幼儿园,于是明明也要求妈妈帮其带桔子,每天带一个小桔子,带了两天;第三天的早晨,明明要求“带三个桔子”,说是要与L老师和R老师分享。应明明要求,妈妈为其装了三个桔子。一般来说,老师是不会吃小朋友带去的食物,但为了鼓励明明分享的精神,L老师和R老师还是破例吃了明明的桔子。
【纵比孩子】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小朋友,都是有缺点和不足之处的。妈妈在“幼儿园老师对明明的表扬与建议”一文也说到,与同班的其他小朋友相比,明明还是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在L老师提出这些建议的两个月后,妈妈再次详细询问了情况,而且妈妈还问及L老师“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是不是都这样呢”?L老师立马纠正妈妈说,“不要把明明和其他的小朋友相比,要纵比,明明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毕竟每个小朋友都是不同的,明明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很多优点,横比小朋友是不公平的”。其实,要纵比而非横比,也是妈妈一直坚持的育儿理念。
【顺其自然】自从明明出生以来,妈妈的育儿理念一直就是顺其自然,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而在幼儿园,L老师对明明也是如此。就如每天的午睡,虽然老师都希望小朋友能够睡一觉,哪怕半个小时也好,但如果明明不愿意睡,那么L老师也不会对小朋友做强硬的要求,而会允许明明去教室的小角落,要么自己看书,要么自己玩玩具,只要保持安静就好;而对于吃饭,明明也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想吃的食物可以剩下,也没有一定要求小朋友吃完或吃一定的量。
妈妈最后语:遇到志同道合的老师,可以说有两方面的好处吧,一是明明在家、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和引导几乎相同,小朋友不至于出现困惑或不知所措的情况;二来这也是对妈妈育儿的一种检验,由此更加证明了妈妈育儿的正确性,至少没有出现太大的偏差。妈妈个人觉得,虽说目前仅仅是幼儿园,还是学前阶段,但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小朋友的影响还是终身的,因此妈妈说,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明明和妈妈都是幸运的。
后一篇:由明明帮忙做家务而引发的育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