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碎碎念 |
分类: 育儿心得体会 |
妈妈尚且先不对今天的标题做任何解释,大家看完以下的三个事例,自然就会明白。还是以明明小朋友的随拍来博文配图吧!(注:“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妈妈现在陪明明玩的时候,已经开始减少拍照,因此,以后这样博文配图的机会也不多了,大家珍惜明明小朋友的随拍吧!
)

碎碎念
)

事例一:出牙缓慢
明明小朋友自9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有8颗小牙,这8颗牙一直持续到近16个月大,妈妈才又发现有几颗大牙破土而出。明明小朋友的周岁体检(收获满满的周岁体检)以及15个月体检(15个月体检,美国儿医对妈妈的指导)时,儿医都有检查小朋友的牙齿和口腔,并没有说任何问题,而且妈妈也曾经问到过明明出牙停滞的问题,儿医说一切正常。
这样一来,妈妈真的一点都没有什么担心,但网上的其他妈妈们倒不淡定了,有的说“这么久不再出牙,是有问题吧!”,也有的说“明明是不是缺钙啊?要不不会这么久不出牙。”,还有的说“不能总看一个儿医啊,明妈应该换个儿医给明明看看。”妈妈在这里首先谢谢大家对明明的关心,但妈妈还是想说几点:
1.
明明的儿医都没说有任何问题,而且还告诉妈妈这些都是正常的,有些孩子两次出牙之间会间隔6个月以上,因此妈妈也真的没有必要担心。
2.
单凭一个出牙间隔时间久,就给明明扣上了“缺钙”的帽子,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而且如果妈妈觉得明明缺钙,那就会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缺钙。意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久而久之,不缺钙的明明也要被妈妈认为是缺钙了。妈妈非常相信不挑食的明明,一定是不缺钙的。
3.
美国的医疗系统是,不管孩子还是大人(包括宠物),都有自己固定的家庭医生,不象在国内,今天看这位医生,明天看那位医生,都是轮到哪位医生看哪位医生。妈妈很是喜欢明明的儿医,大家通过妈妈之前的博客,也可以知道明明的儿医对妈妈的帮助有多么大。因此,这么好的一位儿医,妈妈可是舍不得轻易换的哦!

事例二:如厕训练
妈妈本来是准备今年过完新年,就开始着手对明明进行如厕训练,但在15个月体检(15个月体检,美国儿医对妈妈的指导)时经明明儿医这么一点拨,再加之妈妈看过的许多关于如厕训练的文章,妈妈决定,咱们慢慢来吧,等明明满18个月再开始也不迟,也许还会再晚一些呢!
知道妈妈还没有对16个月大的明明小朋友开始如厕训练,中国的妈妈们的担心又开始了,“明明这么大了,还不会使用便盆,是不是发育缓慢啊?”,“我家宝宝没满月就开始把便,现在是一把就有便便,明明怎么这么大还不知道便便呢?是妈妈没有把便造成的吧?”,“明妈,别再等啦,再等训练就太晚了,就会错过训练的最佳时机。”......还是一样,妈妈感谢大家对明明小朋友的关心,但...
1.
孩子的发育是多方面的,仅凭一个还没有开始如厕训练,就定明明为“发育缓慢”,是不是有点不太合理?而且再说了,这个训练与否、何时训练、怎么训练,也是由妈妈决定啊,怎么就能给明明小朋友扣上这顶帽子?话再说回来,对于15个月的小朋友,要求是3-6个词汇量,而明明的词汇量可以达到30之多,也是“发育缓慢”吗?
2.
明明的儿医也说过,小小朋友的把便,不但不利于膀胱肌的发育,而且那些“一把就有便便”的说法,完全是条件反射,并不是如厕训练,也更不是成功或完成的如厕训练。经明明儿医的提醒,从小把便的孩子,到真正如厕训练的时候,反而会比不把便的孩子晚和慢。
3. 妈妈在“宝宝如厕训练(信息归纳与总结)”一文中也提到过,宝宝最佳如厕训练的时间是18-24个月,男孩子会更晚一些,一般2岁开始是最合适的年龄段,那么,妈妈还没有对年仅15个月的明明开始如厕训练,真的是要错过最佳的训练时机吗?不尽如此吧,细心读妈妈“宝宝如厕训练(信息归纳与总结)”一文的朋友,也会发现这样的一句话“越早开始训练的宝宝,其训练期也较长,例如18个月开始训练,到26个月时完成白天的训练,历时8个月之久;而从24个月开始训练,到第28个月也完成了,历时仅4个月。”,而且越大训练,孩子和妈妈所受的挫折也会越少,毕竟孩子更懂事一些,那么,妈妈们,你们会选择怎样呢?(图片:这是在去海洋馆途中拍到的美景,很漂亮吧?生活在中国的朋友们,是不是很羡慕这里的天空与绿地呢?)
事例三:自己吃饭
明明是个非常爱干净的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如果自己的餐盘上有一丁点儿食物掉落,他都会停止吃饭,请妈妈帮他收拾干净,然后才会继续吃,这样一来,明明肯定是不喜欢自己吃饭的,因为那样会掉落很多。现在是除了面包会自己拿着吃,一般的饭菜还是由妈妈喂。(图片:在沙发上读爸爸的书,看明明这读书的样儿,还象那么回事吧?
)
)
因于此,又引来无数朋友们的“好心关怀”,“这么大了,还不会自己吃饭,是不是太不独立了?长大可怎么办?”,“15个月了明明还不会自己吃饭,是不是手眼的协调性比较差啊?”,“明妈,赶紧开始训练明明自己吃饭吧,要不明明精细动作的发展会滞后的。”妈妈在这里还是谢谢大家的关心。
1.
自己吃饭,完全是一个习惯问题,怎么可以和独立性挂上钩?妈妈在做事情的时候,明明自己玩;自两个半月开始,明明就自睡小屋;这些是不是独立性的表现呢?
2.
手眼的协调性,也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自己吃饭吧?15个月的明明,自己搭积木,可以连放8块而不倒,是不是说明手眼的协调性很棒?精细动作的发展不错?15个月不到,明明就可以自己拿着水杯喝水,而且可以做到一只手拿杯子、并且一滴不漏,是不是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在起作用?(图片:准备往换尿片台子上爬,没想到被妈妈抓个正着,小朋友吃惊的眼神“糟糕,被妈妈抓住了,我要遭遇啦!”)
妈妈总结:妈妈在这里并没有抱怨大家的意思,反而非常感谢大家对明明和妈妈的关心与指导,只是:
-出牙问题,每个孩子不同,出牙也有早有晚,不能一概而论;
-如厕问题,中国的习惯是把便,而美国的习惯是尿片,国情不同,育儿方式也不同,还是入乡随俗比较好。
-吃饭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顺其自然,大家开心就好,
出牙是发育问题,不受任何人的掌控;而如厕训练和自己吃饭,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孩子们都能学会,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明明慢慢来,妈妈不着急,妈妈等你自己准备好了,再开始着手对你进行训练,咱们事半功倍,好不好?孩子没有准备好、随爸爸妈妈意愿的训练,换来的只会是孩子的不开心和爸爸妈妈们的焦虑,何必呢?(图片:看这爬得够高吧?咱站得高、望得远呢!大家放心,妈妈已经把这个尿片台重新摆放了,这样明明小朋友就没有办法自己爬上去了,至少目前是安全的。)
碎碎念
妈妈在楼下的书房里写博客,爸爸在楼上陪明明小朋友玩,这对搞怪的父子俩,不是你捉弄我,就是我捏鼓你的,看到没?这才没几分钟的时间,明明就被爸爸捣鼓成这副样子了,而不明事理的小朋友还居然开心地满屋跑呢!孰不知已经被爸爸“变成”个小姑娘了。

越来越独立的明明小朋友(宣告独立的明明小朋友),再也不甘心让爸爸妈妈喂食了。早晨要吃香蕉,妈妈递给爸爸一个香蕉,请爸爸喂明明,小朋友一把抢过爸爸手中的香蕉,自己吃了起来。看来,明明真是越来越省事了,一只香蕉,妈妈时不时地帮忙剥一下皮,小朋友独立解决。等明明小朋友胳膊上的绷带彻底拆除,妈妈真的要开始认真训练小朋友独立吃饭了。
这,够皮吧?周末一大早,明明小朋友就开始折磨爸爸了,爸爸趴在地上懒懒地休息,明明先以坐在爸爸背上“骑马”开始,然后爬到了爸爸的脖子上,最后是被爸爸驼在了肩上,明明笑得开心啊,爸爸真是痛苦并着幸福。
终于的终于,明明又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猫猫。自从三周前第一次见到这只无家可归的猫猫,明明和妈妈每次散步到这条小路,明明就一个劲儿地说“猫猫”,明明小朋友,你是想看看猫猫还在不在了,是吗?(后续:妈妈把下面这张照片发到微信上,有国内的阿姨回复说,美国的流浪猫都这么肥硕,中国的流浪猫都骨瘦如柴呢,看来环境真是不一样啊)
上周五(2月21日)爸爸妈妈带明明去复查摔伤的手腕了(明明失足受伤,医生赞妈妈处理得当),拍了X光片,医生说明明的手腕已经恢复了,但小朋友的骨头就象塑料一样,容易受伤,也容易恢复。为了避免二次受伤,毕竟刚愈合的部位还是比较脆弱的,明明还要继续戴三个星期的绷带,算是起到保护作用。好,也不好,好在于三个星期后拆除绷带,明明的手腕又会和当初一样了,爸爸妈妈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不好在于,明明小朋友还要再经历三个星期的行动不便。
后一篇:正确添加辅食,小朋友吃饭棒棒

加载中…